詠史 其四
馀蔭成功何足羨,汾陽七子有誰賢。一軍盡甲存何意,驕語還爭貴主前。
馀蔭成功何足羨,汾陽七子有誰賢。一軍盡甲存何意,驕語還爭貴主前。
地辟金光界,龍飛析木津。
指麾開輦路,祠祀拜元辰。
天近云光煖,花濃雨脈春。
君王自仁壽,閑殺華封人。
冰雪凍皮膚,麻麥餓腸肚。
見日未嘗迷,見星安有悟。
黃面老瞿曇,甜瓜成苦瓠。
那更錯行山下路,一步兩步三四步。
墨卿溯源流,甄陶何遠矣。系出五大夫,殺身成人美。
策勛凌煙閣,繇此著姓氏。開國從膠東,裂土封黑水。
平生好太玄,握手忘汝爾。一笑吐奇芬,熏透詩人髓。
磨礲去圭角,耐久堅莫比。朋來自遠方,陶泓管城子。
傳文章心印,千古盡在是。我老久絕交,未忘抄錄耳。
種樹書一編,養生論盈紙。煩卿為記之,歲晚吾事已。
天兮高,地兮厚。
月為夜,日為晝。
重陽定是九月九。
淵明采菊向東籬,山僧面南看北斗。
微官寧得似窮儒,俛首逢迎氣不舒。
便是伐薪能煮海,何如燒葉自觀書。
半蓬寒雨苕溪酒,一線西風震澤魚。
但得此身無系束,江南有地著頑疎。
南風之薰兮五弦絕,可以解慍兮憂心益惙。
念寓形于溟涬兮,藐一漚之起滅。
前乎數千年之名世兮,后方來而未歇。
往者不我留兮,來者不我接。
何彼頑之弗夭兮,而獨萎乎此哲。
非夫人之立極兮,凜世路之迫阨。
惟圣斯惻兮,建學校以壽吾道之脈。
士不可辱兮又焉可殺,孰悟我圣明兮幾襲秦之亂轍。
我公之忠憤貫日兮,所以疾驅而朅朅。
一去國兮一陰方猾,再去國兮重陰栗烈。
鄙夫熟視兮,壯群邪之蟠結。
目斷留田兮,歌南風之闋。
好古博雅時遁澤,往歲贈我墨圖柏。今年揆予初度臨,又復持贈竹石屏。
柏以祝我老,竹以堅我心。長歌短歌先后發,書室夜夜生光熒。
君才固磊落,愛我何獨深。此石不知出何地,來自紫陽夫子門。
紫陽緣督兩授受,謂宜永作傳家珍。所寶又有大于此,余光委照非其人。
以我所愿紫陽學,以我生作石筍孫。石筍固宜有石竹,筍竹生成同一根。
當時竹上歲寒句,先達難賞流傳今。去年忽得紫陽歲寒字,如約屏石來同盟。
朝夕歛身對二妙,儼然拱侍滄洲之竹林,寓物敬慕度義全幽貞。
不有畏友相勉勵,安得準繩磨琢箴。句中雅意已佩服,石中有竹誰能評。
歐梅蘇范六君子,絕識雄辨萬口稱。珠犀砂玉亦似矣,髣髴未得此理真。
顧我生既晚,欲說口已瘖。造化發育固難測,嘗聞古有剛柔分。
柔土既發萬物之生氣,剛土故涵萬物之陰精。人之所見自有限,熟識萬象俱妙凝。
此非物之影,真是竹之形。遺梢墜葉積于土,土化為石竹自存。
生物不隨凝結變,請觀琥珀與水晶。我疑此石生渭濱,土石變化歲一層。
歲歲層層應萬狀,直欲盡磨翠壁鋪作千畝帳。
一世欽齋老,聲名四十年。
冰融南省日,春滿洞庭天。
笑語當時密,交情晚節堅。
秀英今已矣,新閣獨巋然。
新陽斡坤軸,枯朽皆光榮。
棱層冰雪中,復見天地精。
姑射神所為,伯夷圣之清。
太白抱??軻,靈均擁芳馨。
是子心魂間,不受纖芥縈。
獨立萬化先,皎皎非近名。
溪流鑒寒柯,游風吹落英。
山明霧氣濕,月落參旗橫。
群虛妙香發,一洗萬慮輕。
紛紛兒女姿,慚愧東風情。
瞻彼依依竹,來依夫子墻。
密含千畝勢,清閟一窗涼。
直指生來瘦,貞標靜里香。
緬懷儀鳳意,不記歲年長。
梧桐葉葉生涼秋,燕山早寒已知遒。
則則力力嘆不休,堂前月光使人愁。
停針罷線淚沾裳,朔風漸高天雨霜。
妾憂欲死幸未死,未死猶堪寄衣去。
靈辰不留兮,挽者徘徊。羌若人之秉德兮,佩先訓之不回。
以直道事人兮,任當路之疑猜。坎??一官兮,窮達何有于我哉。
靈辰不留兮,啟社塘之夜臺。薤露再歌兮,亦孔之哀。
識得聱牙字,三生拙未除。
閑居兩疏傳,余事二王書。
老任衣冠古,貧從俎豆疎。
農人適相告,早晚出犂鋤。
粵從寶紹歷嘉淳,國事如棋局幾新。
欲識萬年占氣脈,須教一著頓精神。
重臣休憚頭盈雪,赤子咸期屋自春。
天下倚公心更切,泰山宗社在垂紳。
窗外梅兄不可無,山人一見兩眉舒。
江頭千樹應難得,池上數根宜有余。
蟾魄浮香無定相,虬枝壓水可常居。
只愁疎影翻多事,一片清光不得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