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銅柱 其一
天南一柱鎮(zhèn)遐荒,割據(jù)英雄異姓王。
粵海趙佗崇正朔,燕然班固擅文章。
中原已灑銅駝淚,絕域猶夸鐵馬祥。
想見登壇釃酒日,萬山高接陣云蒼。
天南一柱鎮(zhèn)遐荒,割據(jù)英雄異姓王。
粵海趙佗崇正朔,燕然班固擅文章。
中原已灑銅駝淚,絕域猶夸鐵馬祥。
想見登壇釃酒日,萬山高接陣云蒼。
在南方天邊有一根銅柱鎮(zhèn)守著偏遠荒涼之地,這里曾是割據(jù)一方的異姓王的地盤。就像粵海的趙佗尊奉中原正統(tǒng),燕然山的班固以撰寫銘文而聞名。中原已經陷入動蕩,人們?yōu)⑾铝吮瘒@的淚水,而在這偏遠之地還在夸贊鐵馬帶來的祥瑞。可以想象當年登壇祭天、灑酒宣誓的日子,周圍的萬山與那戰(zhàn)場上的陰云相接,一片蒼茫。
遐荒:偏遠荒涼之地。
異姓王:指非皇族而封王的人。
趙佗:秦朝將領,秦末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后尊奉漢朝正朔。
崇正朔:尊奉中原王朝的歷法,象征承認其正統(tǒng)地位。
班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曾作《封燕然山銘》。
銅駝淚:西晉滅亡時,索靖預感天下將亂,指著洛陽宮門前的銅駝嘆息。后用來表示對國家興衰的感慨。
鐵馬祥:鐵馬可能象征著軍事力量或某種祥瑞。
釃酒:斟酒,常表示祭神或誓師。
陣云:戰(zhàn)云,比喻戰(zhàn)爭氣氛。
溪州銅柱是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罷兵盟誓的見證。這首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詩人看到溪州銅柱之后,當時中原地區(qū)處于動蕩分裂的局面,而溪州地區(qū)相對獨立割據(jù)。詩人通過對溪州銅柱的描寫,抒發(fā)對歷史變遷和時局的感慨。
這首詩以溪州銅柱為切入點,回顧歷史,感慨現(xiàn)實。主旨在于展現(xiàn)歷史的滄桑和地域的差異。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雄渾。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當時人們對歷史和地域的認知提供了文學素材。
氣候凄炎傾刻中,
晚來宜此一樽同。
乍收荷葉蕭騷雨,
便得蘋花細碎風。
一念周沙界,
日用萬般通。
湛然常寂滅,
常展自家風。
玉河橋畔樓頭月,楊柳堤邊馬足塵。
三十年前同宦意,君今猶是曳裾人。
銘旌一丈裊寒煙,
淚逐西風灑道邊。
縱使后人能百歲,
太平誰識靖康年。
栽培萬杉樹,延納五峰云。
蓮社松門接,陶居柳徑分。
銀篆香云吐,晝偏長,碧梧庭院,玉肌無暑。贏得青山安穩(wěn)在,何處爭龍斗虎。恰畫艇,一雙飛渡。
多少繁華風絮盡,算幾時、重起新簫鼓。身未老,待歌舞。
西陵花月應相許。喚深情、大蘇小蘇,對澆芳醑。萬事不如杯共把,請看離宮麥黍。空滿眼、鴟夷濤怒。
漁父當年非憤俗,果孤清、獨醒人徒苦。吾醉矣,莫懷古。
浮屠百尺絕花塵,一望霜林暮色勻。
嘯傲自然能遠俗,步趨何必不隨人。
參軍帽落嘲誰解,□□□殘草作茵。
卻羨東籬陶處士,菊花猶插碧紗巾。
情懷冷淡天涯客。弄墨調鉛,強作消愁策。自嘆窮途無長物。贈君聊寫崇蘭碧。
幽艷中含貞靜德。抱道深藏,不為炎涼易。珍重春華宜護惜。年年便面常相識。
沙畔文禽,雙雙錦羽。依綠萍、妥夢芳洲,唼紅杜、尋歡遙浦。那還羨、紫燕交飛,青鸞偕舞。
冷覷繡床嬌女。拋殘針鏤。散嬌慵、水檻閑憑,照宛約、玉臺空嫵。晚歸去、凝視紅衾,黯然無語。
臘雪霏霏白滿天,梅花笑我過殘年。
荻葩綻出吳江冷,柳絮飄來枯樹妍。
嶺上梅花爭放萼,窗前修竹嘆虛延。
從今不慕封侯印,常傍慈親作散仙。
長安在何許,
疑在白日下。
徘徊天一隅,
華月生新夜。
未將環(huán)佩玉階鳴,回首鄉(xiāng)關計舊程。寶劍尚存光焰氣,酒杯難盡別離情。數(shù)莖白發(fā)驚吟苦,一路青春作伴行。最是月明清夜永,相思愁重夢難成。
都城春老柳風寒,握手河橋去住難。越徼煙波愁里望,燕臺山色醉中看。昌黎勤苦終登第,東野蹉跎晚得官。惟有別離心獨苦,海云山月共漫漫。
孤舟凍月。記握手路歧,無限凄咽。
彈指和風暑雨,又逢秋節(jié)。
清江百里蘋香路,冷濛濛、荻花如雪。
暮霏斜景,城樓獨上,黯然愁絕。
奈望里、天低雁沒。有蘭室書窗,羈榻曾設。
六載貧交管鮑,那禁疏闕。
茶煙小舫尋山去,更何人、醉歌同發(fā)。
約君須待,金英紫蟹,舊游重說。
滄海有風鵬翼健,青云得路馬蹄輕。
延相堂前偏利市,袞衣相次又來迎。
車馬各成市,清涼讓此間。地含九秋氣,天與半窗山。風雅殊方合,尊罍竟日間。誰憐郭功甫,獨客自愁顏。
亭館披襟地,涂泥滴汗時。清風滿堂快,甘雨到田遲。即事滄浪詠,驚心云漢詩。西疇積禾稼,醉倒亦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