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伍長垣赴召二首
君赴蘭臺召,誰看此縣花。久知驄是馬,當許鷺隨車。日月新明主,乾坤舊一家。異時縑帛賞,應首及孫伽。
要地徵名尹,新朝急俊臣。班升玉筍曉,臺散紫蘭春。萬水元趨海,群星自拱辰。誰言大河上,白首有垂綸。
君赴蘭臺召,誰看此縣花。久知驄是馬,當許鷺隨車。日月新明主,乾坤舊一家。異時縑帛賞,應首及孫伽。
要地徵名尹,新朝急俊臣。班升玉筍曉,臺散紫蘭春。萬水元趨海,群星自拱辰。誰言大河上,白首有垂綸。
你前往蘭臺應召,此后誰來欣賞這縣中的繁花。早就知道你如驄馬般出眾,也該如鷺鳥隨車般受百姓愛戴。當今君主帶來全新氣象,天地間依舊是舊家一統。日后朝廷賞賜縑帛,應當首先惠及像你這樣的賢才。重要之地征召有名的官員,新朝急需杰出的臣子。你在清晨晉升,如玉筍班列,臺閣在紫蘭盛開的春日中散去。萬條水流本就趨向大海,群星自然環繞北辰。誰說在大河之上,會有我這白首垂釣之人。
蘭臺:漢代宮廷藏書處,這里借指朝廷征召之地。
縣花:常用來指代縣官治下的景象。
驄馬:漢代桓典乘驄馬執法,后以驄馬喻執法嚴正或才能出眾者。
鷺隨車:漢代鄭弘為臨淮太守,有白鷺隨車,后以“鷺隨車”為稱頌太守德政之詞。
玉筍:比喻英才濟濟。
紫蘭:紫蘭臺,唐時指秘書省。
趨海:水流向大海,比喻人心所向。
拱辰:群星環繞北極星,比喻四方歸向天子。
垂綸:垂釣,比喻隱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新朝”“新明主”推測,可能是在新的政權建立或君主即位后,朝廷廣納賢才,伍長垣被征召入朝,詩人寫詩相送。此時詩人可能對新朝充滿期待,同時也感慨自身未得重用。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伍長垣赴召,贊美其才能,表達對新朝的期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對仗工整,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送別時的情感和對新朝的態度。
相過值早涼,松帚掃山床。
坐石泉痕黑,登城蘚色黃。
逆風沈寺磬,初日曬鄰桑。
幾處逢僧說,期來宿北岡。
草履初登南客船,
銅瓶猶貯北山泉。
衡陽舊寺秋歸去,
門鎖寒潭幾樹蟬。
暑消岡舍清,閑語有余情。
澗水生茶味,松風滅扇聲。
遠分臨海雨,靜覺掩山城。
此地秋吟苦,時來繞菊行。
病起陵陽思翠微,
秋風動后著行衣。
月生石齒人同見,
不嫌舊隱相隨去,
廬岳臨天好息機。
積雨晴時近,西風葉滿泉。
相逢嵩岳客,共聽楚城蟬。
宿館橫秋島,歸帆漲遠田。
別多還寂寞,不似剡中年。
溪僧還共謁,相與坐寒天。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夜清更徹寺,空闊雁沖煙。
莫怪多時話,重來又來年。
一從云水住,曾不下西岑。
落木孤猿在,秋庭積霧深。
泉流通井脈,蟲響出墻陰。
夜靜溪聲徹,寒燈尚獨吟。
病寄曲江居帶城,傍門孤柳一蟬鳴。
澄波月上見魚擲,潮水秋來空自平。
故園盡賣休官去
辭僧下水柵,因夢岳鐘聲。
遠路獨歸寺,幾時重到城。
風高寒葉落,雨絕夜堂清。
自說深居后,鄰州亦不行。
平楚起寒色,長沙猶未還。
世情何處淡,湘水向人閑。
空翠隱高鳥,夕陽歸遠山。
孤云萬余里,惆悵洞庭間。
竹溪人請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齋身疾色濃。
夏高移坐次,菊淺露行蹤。
來往湓城下,三年兩度逢。
草履蒲團山意存,
坐看庭木長桐孫。
行齋罷講仍香氣,
道情淡薄閑愁盡,
霜色何因入鬢根。
叢木開風徑,過從白晝寒。
舍深原草合,茶疾竹薪干。
夕雨生眠興,禪心少話端。
頻來覺無事,盡日坐相看。
門枕平湖秋景好,水煙松色遠相依。
罷官余俸租田種,
嵩陽舊隱多時別,閉目閑吟憶翠微。
望重來為守土臣,清高還似武功貧。
道從會解唯求靜,兩衙向后長無事,門館多逢請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