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草履初登南客船,
銅瓶猶貯北山泉。
衡陽舊寺秋歸去,
門鎖寒潭幾樹蟬。
草履初登南客船,
銅瓶猶貯北山泉。
衡陽舊寺秋歸去,
門鎖寒潭幾樹蟬。
僧人穿著草鞋初次登上南行的客船,銅瓶里還裝著北山的泉水。他要在秋天回到衡陽的舊寺,那時寺門緊鎖,寒潭邊幾棵樹上只有蟬聲。
草履:草鞋。
銅瓶:僧人常用的裝水器具。
衡陽:地名,在今湖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送別一位前往衡陽舊寺的僧人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有感于僧人的修行生活和離別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僧人,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以景寫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送別詩獨特的禪意風格。
東風過了春山角,野芳開謝都從略。輕易莫為詩,商音不入時。醉臨云海上,筑夢愁雞唱。移枕就高槐,忽聞歌已而。
一別頭陀意萬重,白云何處寄禪蹤。夢中不辨長千里,猶記山門一古松。
饑拔兩刃刀,割肉行自吞。情知饑難忍,不擬受人恩。
問俗至淮陰,愾然傷懷抱。白鳥去冥冥,黃流日浩浩。岸西清河縣,半已沒洪潦。門巷類浮家,人煙淡洲島。新水昨夜至,孤城勢如搗。雨颯頹墻花,風吹野田草。粳稻歲不登,妻孥何由飽。不如水上鳧,猶得唼萍藻。嗟爾河縣民,何以待終老。老父跪致辭,使君勿復道。丘民何足貴,仁親乃為寶。東吊淮泗流,陵樹被淹槁。自從禹功微,明德疇能考。
栩栩同仙舫,遙遙指佛廬。尋常一醉地,三十五年余。和靖臺頻圮,生公石自如。人生幾堅脆,罷酒更踟躕。
久謝瓊南首蓿盤,歸來黃菊滿園看。三為祭酒那知老,一作柴桑未到官。佳節每忘秦伏臘,野情多在漢衣冠。古稀誰道人生少,更得期頤也不難。
李苦少人摘,酒醇無巷深。當官莫避事,為吏要清心。葛藟松千尺,寒泉綆百尋。公朝有汲引,吾子茂徽音。
白云孤映遙山碧。樓倚一天秋。斷腸隨雁斷。來雁與書回。
將從兩蜀下三湘,清世那憂道路長。杖屨雖然游自在,旌旗寧免別凄涼。召公化實宜歌詠,謝傅詩尤愧發揚。愿得德星歸未動,光芒依舊照毫芒。
一自共姜后,誰能賦柏舟。今看雙節美,可與古人儔。共矢心如石,相看雪滿頭。觀風有使者,行聽達宸旒。
滴滴鳴乾葉,蕭蕭過短籬。山房攲枕夜,聽盡去來時。
黃發真人戴玉冠,身騎金虎佩蒼鸞。俯窺日月行丹極,貪禮星辰拜石壇。幡影一庭仙掌凈,鐘聲萬戶彩云寒。朝元初罷千官下,碧宇沉沉夜未闌。
中宵憂歲不成寐,一雨為霖敢自虞。應是行臺借馀潤,故教均澤及樵蘇。雨聲歷歷來庭戶,喜色津津到澤虞。擊壤徑思同野老,名亭詎敢學坡蘇。
荒山千萬疊,茅舍頫河濱。豈意清明世,翻為憔悴人。命窮身不返,志屈道還伸。為灑重來淚,平生心所親。
碩望瞻依嶺海間,高秋臨眺共開顏。好賢水石自清媚,侍宴云霞互往還。枰局豈堪稽逸駕,蔦蘿如欲翳重關。光儀玄論多相挹,不負山人再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