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升三社兄令堂八十晉一
昔年曾卜孟家鄰,拜母登堂骨肉親。
十畝躬耕陳仲子,一門奉法郝夫人。
小康身自安荊布,陰德天常報鳳麟。
百歲桃花源里住,不知東海幾揚塵?
昔年曾卜孟家鄰,拜母登堂骨肉親。
十畝躬耕陳仲子,一門奉法郝夫人。
小康身自安荊布,陰德天常報鳳麟。
百歲桃花源里住,不知東海幾揚塵?
過去曾選擇與孟家為鄰,到府上拜見您母親,感覺就像一家人般親近。您像陳仲子一樣親自耕種土地,而您的母親如同郝夫人一般遵守禮法。她安于小康生活,身著樸素的荊釵布裙,她積下的陰德,上天常常會以優秀的子孫來回報。希望她能在桃花源般的環境中活到百歲,不去理會世間的滄海桑田。
卜鄰:選擇鄰居。
孟家鄰:用孟母三遷擇鄰的典故,這里表示選擇好鄰居。
陳仲子:戰國時齊國人,隱居不仕,親自耕種。
郝夫人:指遵守禮法的女性,這里用來贊譽對方母親。
荊布:荊釵布裙,指婦女樸素的服飾,這里表示安于樸素生活。
陰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鳳麟:比喻優秀的子孫。
東海揚塵: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此詩可能是作者為祝賀升三社兄的母親八十歲又一歲生日而作。在當時的社會,為長輩祝壽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對升三社兄母親的敬重和祝福。
這首祝壽詩主旨明確,通過用典等手法贊揚了升三社兄母親的賢德和家庭的良好風范,表達了美好的祝愿。在文學上,展現了傳統祝壽詩的典雅風格,具有一定的社交和文化價值。
酒入愁腸恰半升,
東郊林下杖枯藤。
心隨夜半移枝鵲,
身似門前飯粥僧。
綠樹飽酣山徑雨,
東風初泮大河冰。
獨憐亭尉今皆醉,
不敢尋春過灞陵。
又見月當頭。大好清游。浮生何事費閑愁。貧到酒錢無一個,也過中秋。
銀漢拍天流。桂子香浮。醉邀銅笛喚沙鷗。三百年來無此樂,羽服黃樓。
好月成佳夜,登臨歲豈多。
鄰翁惜勝事,結衲重相過。
云懶遙歸壑,蟬高已渡河。
松門宵不閉,鶴聽繞巖阿。
山莊數里近城南,
聳翠層巒古佛庵。
路繞沙堤灣六六,
煙開竹徑曲三三。
疏鐘破曉清聲出,
老樹橫空翠色參。
滌盡塵氛頻習靜,
法門宗旨證瞿曇。
可人花木四時足,
隨意園池百畝馀。
但續岷山高士傳,
不談天上故人書。
頓作無家客,偏為間道行。
艱難脫賊手,辛苦出危城。
破甑悲身世,虛舟任死生。
凄涼《窮鳥賦》,弓影莫頻驚。
十篇賁蓬茅,
心親不道遠。
內抃如登瀛,
外愧稽策蹇。
徒誦碧云句,
幽香發芳苑。
孤舟十萬里
委命在危流
五葉芬芳后
神州法已秋
待詔朝常早,封囊出每遲。
正逢勤吐握,豈復惜捐糜。
病劇啼方綆,愁牽鬢欲絲。
因知賜歸日,即是感恩時。
春光淑氣轉氤氳,步入橋西一訪君。地迥有風偏響竹,岡寒無雨亦生云。閒情偏洽尊中賞,高調難將世上聞。指點墨池誇勝事,晚煙籠處亂鵝群。
篙人未夕駐蘭橈,七十峰邊夜聽潮。山水生來憐有分,云霞到處解相招。風含瀑布疑環佩,峽束江聲似洞簫。未信出山為小草,與君天際且逍遙。
迎風長簟,沉月高梧,雨聲送夕。去蝶銷凝,啼花宛轉燈暈色。不少珠玉閑情,奈老來疏隔。林葉階蟲,細聽都是胸臆。
如夢清歡,待相將、夢中重覓。被單寒乍,今宵如何計得。幾點驚秋零淚,寄路遙無極。行樂湖山,那堪愁味先識。
鳥有雙翼,飛無遠近。首出一隅,行無前后。
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金佛不度爐,真佛內里坐。
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
他人住處我不住,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為人難共聚,大都緇素要分明。
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當。為君通一線,光輝滿大唐。
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法華雖恁道,無句得商量。
絲毫有趣皆能進,畢竟無歸若可當。逐日退身行興盡,忽然得見本爺娘。
桃花人面,一曲清歌成眷戀。崔護重來,已是桃花千度開。
丹青飛動,筆底千竿堪引鳳。對酒高吟,寫出江山萬里心。
蔦蘿寺外草蕭蕭
流水門前晝夜號
苔蝕殘碑封瓦礫
煙埋古殿剩松濤
一杯麥飯同光武
三尺銅花類漢高
莫嘆此間荊棘滿
鐘山陵上亦蓬蒿
殘雪覆枯顱,
手扶短楖栗。
送酒無蘇州,
一醉未易得。
青旗獵獵秋風吹,
長瓶一吸亦足奇。
但辦道傍常醉倒,
不須解作藏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