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一
一來亦甘草,
無使君子疑。
一來亦甘草,
無使君子疑。
一旦到來也如甘草般溫和,不要讓君子產生疑慮。
甘草:中藥名,味甘性平,此處比喻溫和可靠的品性。
無使:不要讓。
君子:對品德高尚者的尊稱,或指對方。
此句為殘篇(或組詩其一),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為作者向友人或尊者表達誠意時所作,強調自身溫和可靠的態度以消除對方疑慮。
短短兩句以'甘草'為喻,直述真誠之心,主旨明確,通過日常意象傳遞人際間的信任訴求,體現了古典詩歌以小見大的表達智慧。
歙州江見底,錄事亦如之。
休吏早封印,訪僧閒著棋。
舊鞍羸馬出,矮屋破簾垂。
行處與住處,官清人不知。
陶公高秋人,性本不諧俗。至慎阮步兵,猊以狂自覆。
賢者涉末流,迷陽傷卻曲。要不小其身,高厚何蹐局。
抵鵲猥以珠,臘鼠矜為璞。所識故茫昧,況乃耳代目。
鸞鶴無卑響,松柏無凡枝。寥天邈何聞,幽谷闇勿知。
翔者高且遠,植者古以奇。物各有本性,人乃盭窒之。
風不散太音,雪不虐貞姿。昭質完無虧,造物豈有私。
山吾知其高,海吾知其深。相于而白首,吾不知其心。
古人交以心,今人交以金。舉世利交者,同利不同岑。
閱人無賢愚,閱世無古今。眾鳥歸一林,眾響葉一音。
眾交聯一心,君子矢其忱。蜩以五月鳴,槿以一朝繁。
蜩鳴尚閱序,槿繁不及昏。飽露外何求,美蔭周林園。
所志在廉讓,清響時一喧。嗟彼卉木榮,依托惟籬樊。
萎華蕭艾叢,浮艷誰與捫。下士學齊物,齊末遺本根。
即目了可鑒,斯義匪躗言。
遠愧遺榮客,深居桐柏山。
有時駕鸞鶴,游戲九峰間。
見我題名處,巖花幾度斑。
因風發高唱,千里慰離顏。
去歲菊花曾有約,今年不待菊花開。予先渡水憑鞍立,爾自沖風帶帽來。曠野逢人偏問姓,殘陽投寺且擎杯。此是山行第一日,鐘聲佛火共徘徊。
過橋即是遼陽郭,郭外行過淚已潸。一郡嗷嗷鴻乍集,千年杳杳鶴無還。才看老女孤墳草,又上前王駐蹕山。我倦欲眠依舊土,嶙峋石壁任孤攀。
望見疊峰剛八里,到來門徑各鮮新。不因此地禪居壯,那識長邊古佛尊。蓄瓜欲比蘋婆味,見樹還生桃子津。夜半犬聲何足怪,山中魑魅亦親人。
經過七里泉聲熱,欲洗袈裟未有塵。前者何曾是山水,從茲無所不精神。松陰短短露雙塔,梵宇峨峨見一人。卻喜凍桃初摘下,石坪分啖不辭頻。
夜來已飽深林氣,曉起仍添遠壑情。暫撇龍泉鄰衲意,愛尋唐代舊鐘聲。龕云尚吐將軍氣,巖石還鐫御史名。百丈懸蘿千折后,門前峰涌萬波生。
幾度登山不到頂,此回到頂畏登山。九州細碎煙塵里,萬里虛無指點間。云在極低那可踏,天雖至近竟難攀。急須攜手下山去,縱對仙人無好顏。
半日不離松霧里,牽藤穿穴各忘疲。才披破衲瞻新像,旋洗重苔讀古碑。幾處茆堂聞蟋蟀,千年石甕守熊羆。僧頭似雪心無事,手煮黃薺進白糜。
不借仙人九節杖,石橋幾度又攀躋。但隨虎跡過巖畔,漸聽龍吟隔澗西。軟棗必須親手摘,老松不過與肩齊。淹留兩日非關主,坐愛屏風近鳥啼。
流溪認得曾游處,更欲搜尋到別峰。山鬼似嫌黃葉響,洞門都遣黑云封。龍芽頗覺僧懷苦,羊肚何妨野味濃。慚愧下賢賢太守,難辭林壑一重重。
半日浮生閒不得,況連十日遍山扉。解開藥裹包黃栗,斫得藤條下翠薇。入郭愈憐山水好,逢人多與性情違。最嫌驄馬黃金勒,依舊騎驢獨自歸。
東林弟子接殷勤,
雪煮團茶愜素聞。
復說老師行道后,
詩瓢流破剡溪云。
傳燈事跡備描摹,
貌悴神腴氣韻殊。
可惜佛頭遭點污,
遂教淪落一潭珠。
岷峨江水清有深,黃金那識行人心。岷峨之水清且淺,黃金偏著行人眼。
為問黃金何處來,客談往事真荒哉!獻賊當年蕩蜀土,生民甲第成飛灰。
一朝束裝賊東走,連檣直下岷江口。岷江楊展豪勇者,痛憤呼天忍束手。
義旗一舉群飛揚,弓刀直掩日月光。一時天地為震怒,橫江截殺勢莫當。
旌旗遍野風颼颼,嘉州三日江不流。煙云黯淡日無色,山川撼動蛟龍愁。
孽賊此時無一可,突怒鼻端欲出火??窈粢痪媪侨核?,黃金百萬歸洪濤。
賊眾奔忙還錦水,王師殲盡獍與梟。妖氛靖后七十載,可憐猶見民脂膏。
江流滔滔走如駛,黃金曜日清見底。貪夫從此智力窮,無冬無夏驅人工。
摸金半入江魚腹,十無一得空貪欲。馮夷冷眼笑人忙,孽賊猖狂有馀毒。
不貪為寶古所云,世人攘取徒紛紛。竊國竊鉤分大小,斬刈淪溺同亡身。
我聞客言三太息,可備野史傳其真。君不見古來讓以天下惟恐浼,世間尚有洗耳沉淵人。
變現諸天說法身,
穗香醒夢證前因。
遍呼黃帝諸孫起,
莫作華胥國里人。
古寺東郊外,相傳延祚來。鐘聲飛漢度,玉峽枕江開。
入定虛丹灶,尋真破綠苔。玉環人幻化,洞口野猿哀。
出郭尋芳寺,逢僧話舊游。光陰渾逆旅,身世自虛舟。
月落諸天靜,猿啼萬壑幽。定心泉下水,長護綠云流。
佛具無有生,而能示出生。
法性如虛空,諸佛于中住。
無住亦無知,處處皆見佛。
隴上驚心歲暮,惱人微夜風聲。
冬客里燃紅燭,獨自數長更。
回首韶華感慨,飄蕭白發愁成。
故園淪陷家何處,春近倍傷情。
南風送君來,復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頭重重樹。
去年見君時,鶯啼花滿路。今年君來過,落花亂無數。
麥秋風正涼,相逢各道故。君今隱蘆墩,為農老朝暮。
入山雖不深,避俗已得趣。課蕓即為詩,勸耕亦尋句。
種秫三十區,陶家備酒具。竹林有阿咸,時來相親附。
每于畎畝中,白云聚朋屨。君詩學襄陽,令人生遐慕。
攜家鹿門山,青年竟高步。締交我獨初,談心坦懷布。
昔日入中原,郵書當面晤。航海去復回,屈身為井鮒。
功名付悠悠,不食甘匏瓠。即今離亂馀,寓公隨處寓。
云山異昔時,人物無孑煦。鞭撲馬牛忙,催敲雞犬懼。
竭澤苦獵漁,挈瓶艱挹注。讀書最蕭條,無以供租賦。
況又干戈年,時時求委輸!兵連與禍挐,乾坤紛鼓鑄。
壯士孰為犧,吾徒皆守兔。桃源不可期,栗里君小住。
今日偶逍遙,行蹤沖罩霧。迢遞到鹿溪,輕車來如騖。
向余索詩編,吟聲出韶濩。理亂了不聞,憂樂復何顧!
相對兩詩囚,書城搜積蠹。高歌十宜樓,「南華」生解悟。
明朝送君行,報余須尺素!
幕擁清油近玉除,筵開紅拂薦郇廚。侯門是處容彈鋏,相府何勞話曳裾。天外欲歸遼海鶴,霜前頻膾潞河魚。珠簾十二饒清燕,一枕棋聲夢寐馀。
古樹疏花照綠苔,樓船開宴客頻來。營門禮數寬長揖,記室詩篇愧上材。大旆生風鳴朔野,飛旌搖月動燕臺。寧知一代元侯重,彩筆華箋次第裁。
紛紛荊聶輩,
猶有利而為。
智氏已無后,
先生欲報誰。
春歸無復見峨眉,漠漠流塵晝掩帷。
斗草尚憐扶病日,看花長記返魂時。
香消翠袖籠猶在,影暗紅窗鏡未移。
從此針樓愁獨上,去年同制《鵲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