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從軍詩 其三
死邊為烈士,
搏兔乃戕獅。
末將能相殉,
忠魂可并祠。
捐軀難瞑目,
裹革尚存尸。
后勁多觀望,
陰風撼大旗。
死邊為烈士,
搏兔乃戕獅。
末將能相殉,
忠魂可并祠。
捐軀難瞑目,
裹革尚存尸。
后勁多觀望,
陰風撼大旗。
戰死邊疆的人堪稱烈士,本似搏兔的小戰卻導致勇士殞命。低級將領能夠一同殉國,忠魂可以共同受祭于祠堂。捐軀者難以瞑目,裹尸皮革下仍存遺體。后續援軍大多觀望不前,陰風吹動戰旗更添悲涼。
死邊:戰死邊疆。
搏兔:比喻小規模戰斗;戕(qiāng)獅:戕,殺害,獅喻指勇猛的戰士。
末將:謙稱低級將領;相殉:一同殉國。
并祠:共同被供奉于祠堂。
裹革:用皮革裹尸,指戰死沙場;存尸:遺體尚存。
后勁:后續援軍;陰風:陰冷之風,暗喻不祥局勢。
此詩或創作于戰爭時期,詩人親歷或目睹前線將士英勇殉國,而后續援軍卻觀望不進,有感于戰場現實與忠勇精神的強烈反差,遂作此詩以寄感慨。
全詩通過描繪將士戰死的悲壯場景,贊頌烈士忠魂,批判援軍觀望,反映戰爭中的現實矛盾,語言質樸,情感深沉,兼具歷史紀實性與文學感染力。
四天凈色寒如水,
八月清輝冷似霜。
想得越人今夜見,
孟家珠在鏡中央。
虛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萬丈只愁滄海淺,
一身誰測歲華遙。
自言來此云邊住,
曾看秦王樹石橋。
不能相見見人傳,
溪岸山中岱岸邊。
顏貌只如三二十,
道年三百亦藏年。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
賦感鄰人笛,
詩留夫子墻。
延年如有作,
應不用山王。
君不見昔時同心人,化作鴛鴦鳥。和鳴一夕不暫離,南有瀟湘洲,且為千里游。
洞庭無苦寒,沅江多碧流。昔為薄命妾,無日不含愁。今為水中鳥,頡頏自相求。
洛陽女兒在青閣,二月羅衣輕更薄。金泥文彩未足珍,夜夜學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共憐。
悠悠湘水濱,唯憐獨鶴依琴曲,更念孤鸞隱鏡塵。愿作鴛鴦被。
溪上藥苗齊,豐茸正堪掇。
皆能扶我壽,豈止堅肌骨。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陽蕨。
豈如甘谷士,只得香泉啜。
宛轉龍歌節,參差燕羽高。風光搖禁柳,霽色暖宮桃。
春露明仙掌,晨霞照御袍。雪凝陳組練,林植聳干旄。
廣樂初蹌鳳,神山欲抃鼇。鳴笳朱鷺起,疊鼓紫骍豪。
象舞嚴金鎧,豐歌耀寶刀。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分席羅玄冕,行觴舉綠醪。彀中時落羽,橦末乍升猱。
瑞景開陰翳,熏風散郁陶。天顏歡益醉,臣節勁尤高。
楛矢方來貢,雕弓已載櫜。英威揚絕漠,神算盡臨洮。
赤縣陽和布,蒼生雨露膏。野平惟有麥,田辟久無蒿。
祿秩榮三事,功勛乏一毫。寢謀慚汲黯,秉羽貴孫敖。
煥若游玄圃,歡如享太牢。輕生何以報,只自比鴻毛。
區囿三百里,常聞駟馬來。
旌旗朝甬道,簫鼓燕平臺。
追昔賦文雅,從容游上才。
竹園秋水凈,風苑雪煙開。
牛禍釁將發,羊孫謀始回。
袁絲徒伏劍,長孺欲成灰。
興廢由所感,湮淪斯可哀。
空留故池雁,刷羽尚徘徊。
七萃和鑾動,三條葆吹回。
相星環日道,蒼馬近龍媒。
咫尺天顏接,光華喜氣來。
自慚衰且病,無以效涓埃。
宿雨初收晚吹繁,秋光極目自銷魂。
煙山北下歸遼海,
唯懷藥餌蠲衰病,為惜余年報主恩。
東望滄溟路幾重,無因白首更相逢。
已悲泉下雙琪樹,思君遠寄西山藥,歲暮相期向赤松。
河水昔將決,沖波溢川潯。崢嶸金堤下,噴薄風雷音。
投馬災未弭,為魚嘆方深。惟公執珪璧,誓與身俱沉。
誠信不虛發,神明宜爾臨。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東郡,凄然懷所欽。雖非識君面,自謂知君心。
意氣茍相合,神明無古今。登城見遺廟,日夕空悲吟。
郊外杏花坼,林間布谷鳴。
原田春雨后,溪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風吹草輕。
無因共沮溺,相與事巖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