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壇回輿中書二相公蒙圣慈召至御馬前仰感恩遇輒書是詩兼呈二相公
七萃和鑾動,三條葆吹回。
相星環日道,蒼馬近龍媒。
咫尺天顏接,光華喜氣來。
自慚衰且病,無以效涓埃。
七萃和鑾動,三條葆吹回。
相星環日道,蒼馬近龍媒。
咫尺天顏接,光華喜氣來。
自慚衰且病,無以效涓埃。
皇帝的護衛儀仗隊和鑾鈴齊動,沿著三條道路在音樂聲中返回。宰相們如星宿環繞在皇帝身邊,駿馬靠近御馬。近在咫尺能見到皇帝容顏,光彩中滿是喜氣。自己慚愧又衰老又多病,無法為皇帝效力。
七萃:指皇帝的禁衛軍。
和鑾: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
三條:指都城的三條大道。
葆吹:指鼓吹,即演奏樂曲。
相星:指宰相,古人認為宰相是天上星宿下凡。
日道:象征皇帝。
龍媒:指皇帝的御馬。
天顏:皇帝的容顏。
涓埃:細流與微塵,比喻微小的貢獻。
此詩應是作者隨皇帝郊壇祭祀回宮時所作。郊壇祭祀是古代重要的皇家活動,皇帝出行有盛大儀仗。作者在皇帝召中書二相公至御馬前這一榮耀時刻,感恩之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恩皇帝的召見,突出了皇帝的威嚴和臣子的榮耀。其特點是風格莊重,體現宮廷詩特色。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和臣子心態。
舜禹傳心十六字,執中一語貫精微。
漫從體用觀真妄,不向筌蹄覓是非。
大地春風揚道妙,碧天秋月露清機。
個中密諦何人會,魚自深潛鳥自飛。
政譽京江口,威名峴首山。折沖章貢外,制勝漢淮間。零落金閨彥,凄涼玉筍班。文章與功業,未老竟長閒。
結綬同郎省,幽居愿卜鄰。攖寧良自適,坎壈遂無伸。壯志嗟猶在,交情晚更親。秋風敬亭路,西望一沾巾。
一吟一醉一刀圭,
真氣真精滿四肢。
若到酒酣眠熟后,
滿船載寶過曹溪。
溪中曾有戈船士,
溪上今無佩犢人。
病守翛然唯坐嘯,
白鷗紅鶴伴閑身。
冷雨敲窗不忍聽,
茫茫孽海夢難醒。
從今凈土埋春骨,
萬樹梅花葬小青。
徵君不出意何如,
雪滿孤山一草廬。
詩在水邊籬落處,
豈堪西上茂陵書。
津頭賣瓜未過,村中釀黍才沽。
薄暮安山道上,蕭蕭白葦黃榆。
荒渚菰蒲帶雨,隔河籬落飛煙。
淮南渺渺何處,悵望秋鴻去邊。
臂膝真成具老形,
每逢趨走嘆伶仃。
故園松菊幸亡恙,
何日扶藜得屢經。
一角殘陽畫斷虹,
年光隨分了春風。
桃花脫盡清明雨,
綠入平蕪一望中。
生小橫塘住,煙波一棹輕。年年采蓮慣,蓮種盡知名。
鏡影凈湖光,人面花枝映。紅衣薄似儂,不耐秋風冷。
朝來采蓮處,露葉未曾乾。欲取珠相贈,終憐無定圓。
折蓮絲繞手,根蒂還牽藕?;罔囿@,鴛鴦此中守。
渭城朝雨。怕聲繁拍促,凄如結楚。誰砌滿、黃葉中原,恰暗捲歸人,渡滹沱去。
萬里槎程,曾透過、龍荒小部。憶下句驅國,慕華樓下,醉呼鷹處。
采風一編竣否。記斜行小字,驚鴻跳虎。中間一幅苔箋,是貴主婷婷,摩訶避暑。
不信蠻姬,也解唱、謝庭花絮。儻書成、釐正闕文,休刪夏五。
羽檄交馳急,橫戈賦遠征。五更邊地角,雙淚漢臣纓。
夜月關山影,秋風隴水聲。何時安絕漠,歸去報承明。
窮冬生朔雪,寒色滿交河。絕塞人煙少,荒城戍角多。
關山同漢月,部落半羌歌。欲破匈奴膽,君王莫許和。
到處悲新事,
連宵夢故林。
鬢毛誰愿白,
無柰客中心。
威行藩將來朝覲,膽落金吾畏擊彈。
牛刃恢恢方用世,青山雖好去應難。
嘗聞陶隱居,經行到茲地。
君王屢飛詔,高尚心愈厲。
一幅畫雙牛,誰人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