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蒙文中餉黑飯作詩二首紀謝
熱際初經四月八,磨香灌佛曉泉寒。
丞公忽致槃游飯,兒輩驚看歡喜丸。
方嘆流塵生范甑,何圖香黍溢顏簞。
將軍尚未封侯貴,推去那容學井丹。
熱際初經四月八,磨香灌佛曉泉寒。
丞公忽致槃游飯,兒輩驚看歡喜丸。
方嘆流塵生范甑,何圖香黍溢顏簞。
將軍尚未封侯貴,推去那容學井丹。
炎熱時節剛過四月初八,磨香去灌佛的泉水在拂曉透著寒意。縣丞大人忽然送來黑飯,孩子們驚訝地看著這像歡喜丸一樣的食物。我正感嘆像范丹那樣窮困潦倒,沒想到如今香黍滿了我的竹籃。我還沒有像將軍那樣獲得封侯的顯貴,哪能像井丹那樣推辭不受。
四月八:指農歷四月初八,是佛教浴佛節。
磨香灌佛:浴佛節的習俗,用香料磨成的水灌洗佛像。
丞公:縣丞。
槃游飯:即黑飯,傳說吃了可辟疫。
歡喜丸:一種食品,這里形容黑飯。
流塵生范甑:范甑指東漢范丹,家中貧窮,甑中生塵。這里比喻自己生活窮困。
香黍:指黑飯。
顏簞:顏回的簞食,顏回安貧樂道,這里指自己的簡陋飲食器具。
將軍:指有功勛的人。
井丹:東漢人,性格清高,曾拒絕權貴邀請。
此詩創作于農歷四月初八浴佛節。當時詩人生活可能較為貧困,縣丞送來黑飯,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浴佛節在古代是重要節日,有諸多習俗,詩人借節日氛圍和自身經歷來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縣丞饋贈黑飯的感激。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貼切,通過對比展現生活變化。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習俗和文人的生活狀態。
共說趨炎地,曾無釀雪天。蟲沙真厄運,冤憤有殘年。
客去心常醉,愁深月不圓。棲遲聊復爾,得地草堂偏。
自昔存祆教,深山鬼國迷。結成衰世果,愁到萬家啼。
失計冤魂盡,驚寒日腳低。回光馀一照,仍見雨凄凄。
隱幾悲生事,披衣聽曉舂。市聲含慘淡,官計但彌縫。
巫女醉談鬼,蠻花紅耐冬。養癰在窮谷,遺恨到寒蛩。
后事真難問,前因更可哀。幾人收涕淚,一雨長莓苔。
霽影山圍住,風聲雁帶來。誰教民氣塞,遠望一登臺。
去年今日別,
把酒梅花岡。
隔歲一書至,
停云思渺茫。
藉蘭臨澗曲,
吹笛醉花傍。
煙雨春江夜,
同誰對舉觴。
戰守京河不下鞍,
臣圖恢復不圖官。
十年南渡客頭白,
萬里北征戎膽寒。
叛檜班師金詔急,
留飛赤子淚嘷乾。
可憐身死莫須有,
從此王基未得寬。
歸云片片鳥行沒,
晚日寸寸城陰生。
林下本無蘇合彈,
棲烏何事向人驚。
綺窗蛛網結新晴,
一抹微煙竹外橫。
拾得紅羅手帕子,
海棠花下打流鶯。
白露漙兮西風高,
碧波萬里兮翻洪濤。
莫言天下至柔者,
載舟覆舟皆我曹。
清明憶,來往鑒湖中。
笠影輕衫紅杏雨,茶煙小艇綠蘋風。
回首恁匆匆。
鐘子歌南音,仲尼嘆歸與。
戎馬悲邊鳴,游子戀故廬。
陽鳥歸飛云,蛟龍樂潛居。
人生一世間,貴與愿同俱。
身無四兇罪,何為天一隅。
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
不如及清時,策名于天衢。
導豐隆兮殿飛廉,擁長幡兮影飄翩。儼聲靈兮在上巫,鼓瑟兮笛喧。九曲兮未闋,云冉冉兮倏西還。
南有荔兮西有蓮,神不留兮隕涕潺湲。
人間何處真不俗,雨后山前兩竿竹。雪村老人幽興多,落筆龍孫削蒼玉。
離離亂石出澗底,古木壓枝虬欲起。相思天際望美人,月明一片湘江水。
君不見工師取才,伶倫裁管。兼收并蓄,截長補短。開圖識苦心,聽我歌款款。
默默春宵坐不眠
心期為國重求賢
人間盛事寧過此
天上文光亦爛然
瑞世鳳麟須在網
應時奎壁正當躔
圣明臨御真儒出
永弼皇圖億萬年
簿書堆里得天真,
謾為浮名役此身。
門柳偶同陶靖節,
君羹空羨潁封人。
沙鷗舊許為吾侶,
巢燕何曾厭我貧。
已共東風有歸約,
且從桃李笑今春。
春事兼回寂寞濱,茅檐背日已書勛。徑須引睡攜黃奶,未辦尋芳命紫君。
連夜愁陰苦戒嚴,雪將寒雨斗廉纖。老人凍餓人情斷,米價何如酒價添。
茗甌對客乳花濃,靜聽揮犀發異同。度臘迎春如此過,不知人世有王公。
塵沙漠漠古留城
食邑曾開萬戶榮
主郁肯教移漢嗣
功成終隱為韓名
從容幃幄風如在
導引神仙見獨明
矰繳不離鴻翮遠
巖巖黃石共高清
高堂珠黍就,令子玉珂還。兄弟鴛鴦似,于飛煙水間。花為王母勝,玉作歲星顏。壽母詩相和,人稱大小山。
百歲孫嵩母,吾今亦似君。人言牲鼎好,不及玉堂芬。無欲同朱萼,多才且白云。鄭家馀巨棗,食我肯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