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 其十三
鐘子歌南音,仲尼嘆歸與。
戎馬悲邊鳴,游子戀故廬。
陽鳥歸飛云,蛟龍樂潛居。
人生一世間,貴與愿同俱。
身無四兇罪,何為天一隅。
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
不如及清時,策名于天衢。
鐘子歌南音,仲尼嘆歸與。
戎馬悲邊鳴,游子戀故廬。
陽鳥歸飛云,蛟龍樂潛居。
人生一世間,貴與愿同俱。
身無四兇罪,何為天一隅。
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
不如及清時,策名于天衢。
鐘儀彈奏著南方的樂音,孔子曾感嘆著想要歸鄉。戰馬在邊疆發出悲愴的嘶鳴,游子深深眷戀著故鄉的房舍。大雁向著云端振翅飛回,蛟龍自在地潛藏于深淵。人生在世不過短短一瞬,最珍貴的是能實現心中愿望。自身沒有犯下四兇那樣的大罪,為何要困守在天涯一方?與其勞苦筋骨勉強支撐,一心追求那淺薄的榮華。不如趁著這清明的時代,在朝廷中留下自己的聲名。
鐘子:指鐘儀,春秋時楚國樂官,被囚晉國仍奏南音,見《左傳·成公九年》。
南音:南方楚地的音樂。
歸與:孔子周游列國后欲歸魯時感嘆“歸與歸與”(《論語·公冶長》)。
戎馬:戰馬。
故廬:故鄉的房舍。
陽鳥:指大雁,因習性隨陽而飛得名。
四兇:傳說中堯舜時四大惡人(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此處代指大罪。
清時:太平清明的時代。
策名:古代出仕時將姓名登記于官府簡策,代指出仕。
天衢(qú):本指天街,此處借指朝廷。
此詩為《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之一,學界多認為是東漢文人擬托李陵所作。東漢時期士人流動性增強,或因仕途漂泊,或因戰亂離鄉,此類詩多反映游子羈旅之思與人生抉擇,契合當時社會背景。
全詩由思鄉之情起,以人生哲思承,終至出仕之愿結,通過典故與意象的交織,展現東漢士人既眷戀故園又渴望實現人生價值的矛盾心態,情感真摯,結構圓融。
塞南塞北平如掌,冬后冬前暖似春。
雞唱曉聲頻送客,雪藏歸路苦留人。
論交自覺于詩薄,投分誰知與酒親。
恐被應劉來覓句,故看子建乞諸鄰。
此事最希奇,不礙當頭說。
東鄰田舍翁,隨例得一橛。
非唯貫聲色,亦乃應時節。
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丿。
春分猶著御冬衣,寒色憑陵暖自遲。
入眼未教花惱客,斷腸先被雪催詩。
酒中有圣曾何敢,醉里尋鄉自不辭。
柳絮因風佳句在,報君已負一年期。
山擁云鬟掃夕霏,千林浮翠發初晞。
雷音震谷朱輪轉,霞影搖空彩旆飛。
曉霧拂襟憐冉弱,晚風掀袂愛清微。
夕陽樓上吹笳管,歸騎遙瞻兩塔巍。
白頭冉冉省中趨,欲乞君王竹使符。
漸覺求田真上策,絕知躍馬太狂圖。
不妨書籍時遮眼,已免蚊虻夜噆膚。
老矣尚思交勝友,平生此意未全無。
窗前兩梧桐,清陰覆東墻。
孫枝絡珊瑚,圭葉裁琳瑯。
良材中琴瑟,幽棲期鳳凰。
愿先海岱貢,移根栽嶧陽。
花飛何事急,紈細不勝裁。
睡起明書幌,粧成濕鏡臺。
多情調玉燭,作意恥金罍。
授簡何容易,相如欲到來。
徐穉臥不起,青衫老柴門。
仲舒著繁露,要明王道尊。
相逢非竟日,此懷誰與論。
朗詠鄱陽篇,江南煙雨昏。
天河誰挽洗兵塵,遠播皇威到海濱。
畏壘草封悲戰月,樂郊農滿際春耕。
七閩草木無腥氣,諸將恩勤有賜珍。
穆穆清風堪作頌,猶沾湛露及微臣。
潛心便是覓安心,立雪何煩問少林。
羽扇綸巾延客晚,蒲團禪板坐更深。
要先舟壑藏時悟,莫向風幡動處尋。
試抉孤峰云一寸,與民三日作春霖。
少年識字是天刑,妄意扶搖起北溟。
我似羸羊安可駕,子如快劍不須硎。
汗傳驥種方新赤,氈付衡門只舊青。
滿紙惡詩將底用,為糊新樣小圍屏。
何郎文章魯之變,句落毫端紛玉霰。
夜長乘雪出詩軸,十里銀光搖素練。
西山作筆鋒已禿,東海凝冰蓋其硯。
欲搜月兔出三窟,肯比昆瑤夸一片。
梁園詞賦不收拾,散落人間今幾卷。
應憐我窮被雪壓,冷屋號寒命如線。
故將佳句發陽春,昔也瀌瀌今睹晛。
白頭嗜酒尚書郎,日給二升心所戀。
不愁家作四壁空,每得新詩便忘倦。
啼饑更自有癡兒,妄想朝來天雨面。
秋風淅淅兮云冥冥,鴟梟晝號兮蟋蟀夜鳴。
歲月徂邁兮忽如流星,少壯幾時兮老冉冉其相仍。
展轉反側兮從夜達明,悵獨處此兮誰適為情。
長歌激烈兮涕泣交零,愿言思子兮使我心怦。
地僻市聲遠,林深荒徑迷。
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羹藜。
假貸煩鄰里,經營愧老妻。
曲肱聊自樂,午夢破鳴雞。
頻年京闕暗胡塵,竊發桐廬更駭聞。
食盡犬羊還自斃,火炎螻蟻卻須焚。
中原已有汾陽將,二浙誰驅下瀨軍。
州郡雖嚴防守計,可將知略佐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