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余倅二首
自踏功名地,斯心每淡如。東南雖數任,來往祇單車。上相逢知己,清時草辟書。才寬天命窄,轓左換靈輿。
仕接湖南北,逢人問起居。蚤曾師硯席,非但托鄉閭。夢里詩春草,毫端賦子虛。諸郎圖不朽,當共葺遺書。
自踏功名地,斯心每淡如。東南雖數任,來往祇單車。上相逢知己,清時草辟書。才寬天命窄,轓左換靈輿。
仕接湖南北,逢人問起居。蚤曾師硯席,非但托鄉閭。夢里詩春草,毫端賦子虛。諸郎圖不朽,當共葺遺書。
自踏入仕途以來,您的心境始終淡泊如昔。雖在東南多地任職,往來卻僅乘單車簡樸無華。朝堂上得遇知己,太平年間曾起草征召文書。才華寬宏卻天命短促,官車最終換作靈車。您任職于湖南湖北,每遇人必問起居。早年曾與我有師友之誼,不僅是同鄉之親。夢中得春草詩境,筆端有《子虛賦》文采。諸位公子欲圖不朽,應當共同整理您的遺作。
倅(cuì):副職,此處指余姓副職官員。
淡如:淡泊的樣子。
單車:指出行簡樸,無隨從車馬。
辟書:征召、任命的文書。
轓(fān)左:古代官車左側的車帷,代指官職。
靈輿:運送靈柩的車。
硯席:代指師友,因同硯而席坐。
春草: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典,喻詩才。
子虛:指司馬相如《子虛賦》,代指文采。
葺:整理、編纂。
此詩為挽悼余姓副職官員所作。據詩中“蚤曾師硯席”推測,作者與余倅早年有師友之誼;“仕接湖南北”表明余倅曾在兩湖地區任職。詩中追憶其生平政績、品格才華,當為余倅去世后,作者表達追思悼念之作。
全詩以挽歌形式,從仕途經歷、為人品格、文學才華三方面刻畫余倅形象,既贊其清廉淡泊、才學出眾,又嘆其早逝,體現挽詩“記德悼亡”的特點,語言真摯,情感深沉。
轡鶴復驂鸞,全家去不難。
雞聲隨羽化,犬影入云看。
釀玉當成酒,燒金且轉丹。
何妨五色綬,次第給仙官。
羽衛一何鮮,香云起莫煙。
方朝太素帝,更向玉清天。
鳳曲凝猶吹,龍驂儼欲前。
真文幾時降,知在永和年。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發上沖冠,壯氣橫三秋。
愿得斬馬劒,先斷佞臣頭。
天子玉檻折,將軍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視死其若休。
歸來教鄉里,童蒙遠相求。
弟子數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與日月懸,義與天壤儔。
何必疲執戟,區區在封侯。
偉哉曠達士,知命固不憂。
鶴云旦起,鳥星昏集。
律候新風,陽開初蟄。
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錫以無疆,烝人乃粒。
大矣坤儀,至哉神縣。
包含日域,牢籠月竁。
露絜三清,風調六變。
皇祗屆止,式歆恭薦。
予因覽真訣,遂感西域君。
玉笙下青冥,人間未曾聞。
日華煉魂魄,皎皎無垢氛。
謂我有仙骨,且令餌氤氳。
俯仰媿靈顏,愿隨鸞鶴群。
俄然動風馭,縹眇歸青云。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
三才閑布象,二景郁生光。
騎吏排龍虎,笙歌走鳳凰。
天高人不見,暗入白云鄉。
大道何年學,真符此日催。
還持金作印,未要玉為臺。
羽節分明授,霞衣整頓裁。
應緣五云使,教上列仙來。
玄鳥司春,蒼龍登歲。
節物變柳,光風轉蕙。
瑤席降神,朱弦饗帝。
誠備祝嘏,禮殫珪幣。
泰圻嚴享,陰郊展敬。
禮以導神,樂以和性。
黝牲在列,黃琮俯暎。
九土既平,萬邦貽慶。
鸞鶴共徘徊,仙官使者催。
香花三洞啟,風雨百神來。
鳳篆文初定,龍泥印已開。
何須生羽翼,始得上瑤臺。
獨自授金書,蕭條詠紫虛。
龍行還當馬,云起自成車。
九轉風煙合,千年井灶余。
參差從太一,壽等混元初。
道學已通神,香花會女真。
霞床珠斗帳,金薦玉輿輪。
一室心偏靜,三天夜正春。
靈官竟誰降,仙相有夫人。
至矣坤德,皇哉地祗。
開元統紐,合大承規。
九宮肅列,六典相儀。
永言配命,長保無虧。
閑堂新埽灑,稱是早秋天。
書客多呈帖,琴僧與合弦。
莎臺乘晚上,竹院就涼眠。
終日無忙事,還應似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