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 其三
水中閣閣私蝦蟆,
巢底翻翻饑老鴉。
高荷大芋聽來厭,
愁滴芭蕉燭影斜。
水中閣閣私蝦蟆,
巢底翻翻饑老鴉。
高荷大芋聽來厭,
愁滴芭蕉燭影斜。
水中傳來蝦蟆閣閣的叫聲,鳥巢里饑餓的老鴉不斷翻飛。聽夠了高荷和大芋上的雨滴聲,愁悶中看著芭蕉葉上的雨滴,燭影也漸漸傾斜。
閣閣:象聲詞,形容蝦蟆的叫聲。
翻翻:鳥飛動的樣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時期,詩人被這種潮濕煩悶的天氣影響,從而引發內心的愁緒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愁悶之情。其特點是通過細膩描繪雨中景象來渲染情緒。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場景的敏銳捕捉和情感表達。
?坐笑往來頻,俯仰之間跡已陳。
可是猶思建鄴水,卻應喜近洛陽塵。
十年遍閱三行闕,四海奔馳一老臣。
未有夷吾在江左,柴車空換兩朱輪。
痩石聊我伴,遙山更爾瞻。
泉聲分寂歷,草色借廉纖。
玉粒時能飽,霜毛日更添。
平生疏懶意,況與病同兼。
南國波濤已過春,稍清群盜剪荊榛。
孰知賈傅傾多士,但說番君得遠民。
痛飲千鐘應可強,傳書一紙未能頻。
臺評袖里猶多在,莫枉汀洲詠白蘋。
人物相望不并時,使君水鑒有真知。
未論理窟傾三語,只鬭詩壇自一奇。
擾擾干戈猶戰伐,紛紛簿領更喧卑。
應須便作高軒過,好德何人佐我儀。
富甚足憂煩,貧甚多饑餓。
要于貧富間,知足隨緣過。
人生不知足,貪財是貪禍。
黑暗功德天,尋常一處坐。
春睡不知曉,覺來天已光。
七條衣未著,五味粥先香。
宰相雞鳴起,凡夫徹夜忙。
不知禪和子,將底報君王。
天將花王國艷殿春色,酴醾洗妝素頰相追陪。
絕勝濃英綴枝不韻李,堪友橫斜照水攙先梅。
瑤池董雙成浴香肌露,竹林嵇叔夜醉玉山頹。
風流何事不入錦囊句,清和天氣直挽青陽回。
拾得詩清苦,風騷道自存。
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門。
識取心中佛,休磨鏡上痕。
時時多漏泄,塵世少知恩。
外家文采到諸郎,凜凜詞鋒未可當。
伴我何辭共戎馬,憐君聊欲濯糟漿。
殘年落寞風塵際,永夜從容銀燭光。
祇恐扁舟吾欲去,病慵無意薄淮陽。
他日傳烽望夕煙,重來老更負戎旃。
我言固自平平耳,王事那辭數數然。
轉餉未應勞木馬,摧鋒猶或要戈船。
天威本自無多殺,萬一征和屬此年。
世人黠是癡,忘身多為口。
拚命吃河鲀,忍臭餐石首。
年年江浙間,藥殺十八九。
自云直一死,佛亦不可救。
荒林寂寂鳥飛飛,舊事那容數一圻。
山色自憐云泱莽,暮寒猶作雨霏微。
談余故喜珠仍在,境勝端知玉有輝。
問取塔中黃面老,此生何處是真歸。
嗚呼魏大和,為人性純厚。雖居陋巷中,簞瓢甘自守。
聚學訓童蒙,束修粗糊口。歲晚好吾宗,悟世非長久。
臨行囑妻子,叮嚀誡諸后。不學老莊周,說葬成虛謬。
不學襄陽翁,與女爭先后。先生之意不如斯,欲效禪家破諸有。
四眾云臻,柴薪已就。雖然父子至親,到此如何可救。
不須救,生前已付山僧手。一枝紅燄贈君行,看取神龜火里走。
僧家乃野人,何苦事迎迓。
佛法變人情,真實成虛假。
不見老趙州,禪床猶懶下。
但愿大王知,誰管都衙罵。
迢迢萬里別西川,要學諸方五味禪。
昨日焦山山下死,劍門關上月重圓。
既是焦山山下死,因什么卻向劍門關上月重圓。
究竟光明終一體,任他寒影落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