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韻
荒林寂寂鳥飛飛,舊事那容數一圻。
山色自憐云泱莽,暮寒猶作雨霏微。
談余故喜珠仍在,境勝端知玉有輝。
問取塔中黃面老,此生何處是真歸。
荒林寂寂鳥飛飛,舊事那容數一圻。
山色自憐云泱莽,暮寒猶作雨霏微。
談余故喜珠仍在,境勝端知玉有輝。
問取塔中黃面老,此生何處是真歸。
荒寂的樹林里鳥兒寂寞地飛來飛去,過去的事情哪能一一細數。山色仿佛憐惜著那彌漫的云氣,傍晚的寒意中還飄著細微的雨絲。交談后欣喜如珠般的才華仍在,環境優美才知道如玉般的品質會閃耀光輝。試問塔中那面黃的老僧,這一生哪里才是真正的歸宿。
一圻:一折,一段。
泱莽:彌漫的樣子。
霏微:細雨飄灑的樣子。
黃面老:指僧人,因佛稱“黃面瞿曇”。
由于缺乏具體背景資料,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經歷了一些世事變遷后,在一個寂靜的傍晚,面對自然景色有感而發,可能處于對人生有所思考的階段。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人生,探尋歸宿。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自然之景與人生感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換香枕,一半無云錦。 為是秋來展轉多, 更有雙雙淚痕滲。 換香枕,待君寢。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 敲壞半邊知妾臥, 恰當天處少輝光。 拂象床,待君王。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 只愿身當白玉體, 不愿伊當薄命人。 疊錦茵,待君臨。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 游絲絡網塵作堆, 積歲青苔厚階面。 掃深殿,待君宴。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 偏是君來生彩暈, 對妾故作青熒熒。 剔銀燈,待君行。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袂。鋪翠被,待君睡。
爇[1]熏爐,能將孤悶蘇。 若道妾身多穢賤, 自沾御香香徹膚。 爇熏爐,待君娛。
童童陵谷轍痕紛,鈴語分明走夕曛。曲突冷煙燒馬糞,亂山斜徑下羊群。
雪花昨夜埋荒梗,詩草何時退敵軍。最是宵寒窗紙破,饑狼叫月不堪聞。
句法親傳得,江湖老獲軒。 推敲深得趣,窮達可曾論。 好爵無三字,清名有五言。 還知綺奇處,難弟復難昆。
階前砌下新涼,嫩姿弱質婆娑小。仙家甚處,鳳雛飛下化成窈窕。尖葉參差,柔枝裊娜,體將玉造。自川葵放后,堂萱謝了,是園苑、無花草。 自恨西風太早。逞芳容、紫圍緋繞。管里低昂,篦頭約略,空成懊惱。圓胎結就,小鈴垂下,直開臨□□凡間謫墮,不如西帝,曾關宸抱。
長安朔風起,窮巷掩雙扉。新歲明朝是,故鄉何路歸。 鬢絲饒鏡色,隙雪奪燈輝。卻羨秦州雁,逢春盡北飛。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明神在右,明月在天。 神愿鑒止,與月長圓。
妾作溪中水,水流不離石。 君心楊柳花,隨風無定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