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寺 其二
拾得詩清苦,風騷道自存。
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門。
識取心中佛,休磨鏡上痕。
時時多漏泄,塵世少知恩。
拾得詩清苦,風騷道自存。
看云欹怪石,步月出松門。
識取心中佛,休磨鏡上痕。
時時多漏泄,塵世少知恩。
拾得的詩清新凄苦,詩的韻味和佛道的精神自然留存。看著云朵倚靠在奇形怪狀的石頭上,踏著月色走出松樹林的門。要認識到心中的佛性,不要去磨鏡子上虛幻的痕跡。世間常常有很多佛理的流露,但塵世中的人卻很少懂得感恩。
拾得:唐代詩僧,與寒山友善,其詩多寫山林隱逸之趣和對人生的思考。
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后泛指詩文。
欹(qī):傾斜、倚靠。
識取:認識、領悟。
鏡上痕:佛教常以鏡喻心,鏡上痕比喻虛幻不實的東西。
漏泄:這里指佛理的流露、顯現。
《擬寒山寺》是模仿寒山寺詩風創作的組詩。此詩創作背景應與當時佛教思想盛行有關,詩人可能身處山林寺廟,受佛教氛圍熏陶,借詩表達對佛道的理解和對世人的勸誡。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領悟心中佛性,不要執著虛幻。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之景與佛理融合,語言質樸易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當時佛教文化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湖上晴云散綠波,六橋欸乃起漁歌。孤山此日開詩社,杜若洲邊白鳥多。
江梅香冷淡,開遍未全疏。已有耐寒蝶,雙飛上花須。今夜嚴城角,肯留花在無。
平居近舜堯,雅抱接風騷。更趁重陽節,來邀九域豪。清樽汾水闊,逸興霍山高。每憶相酬唱,何曾為錦袍。
雨后荒園,群卉盡、律殘無射。疏籬下、此花能保,英英鮮質。盈把足娛陶令意,夕餐誰似三閭潔。到而今、狼藉委蒼苔,無人惜。堂上客,頭空白。都無語,懷疇昔。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颯颯涼風吹汝急,汝身孤特應難立。漫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圣人不避嫌,小人不避恥。伊尹放太甲,董賢居高位。嗟嗟若此人,堪愛復堪鄙。
誰知今日蕃禧觀,原是當時后土祠。云散瓊花仙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偶逢故老談遺事,旋拂蒼苔讀舊碑。欲覓歐公行樂處,無雙亭下草離離。
瘴霧日消嵐氣靜,颶風朝息海波閑。安期嘗餌菖蒲在,馬援應無薏苡還。
天然勾漏幾峰深,彈子誰穿鐵壁心。亂出風云無數竇,長含水石有馀音。空中花滿知霜瀑,絕頂松多隱玉簪。猿鳥不知人有怨,聲聲相應膝間琴。
五云將送畫熊車,欲借先知寇不如。主計十陪蕭相府,阜財能用范鄉書。窮檐盡屬吹噓后,多士爭承咳唾余。漸老杜陵懷舊切,春風寂寂浣花居。
左氏飾繁辭,乃在喪其明。子長下蠶室,述史擬麟經。毋論委質虧,所愛千秋名。夸詡尺寸長,冀與大化爭。無趾笑仲尼,桎梏被天刑。何況于二生,沒齒徒營營。
我所思兮在衡陽,欲往從之湘水長。父兮驅車五馬良,為國經營筋力強。坐紆籌策馴蠻羌,指揮軍餉收夜郎。出門四顧誰相將,瞻依斗極懷君王。思之不見心煩傷。
我本北山北,緣澗彩山麻。九莖日反照,三葉長生花。可用蠲憂疾,聊持駐景斜。景斜不可駐,年來果如驅。安得昆侖山,偃蹇三珠樹。三珠始結荄,絳葉凌朱臺。玉壺白鳳肺,金鼎青龍胎。韓眾及王子,何世無仙才。安期儻欲顧,相見在蓬萊。
晚舟行不定,欲暮艷陽天。鸚鵡惟司杓,鸕鶿不上船。鶴憎纖黛柳,鴛死苦心蓮。空羨漁家樂,青醪莫問錢。
八閩鄉榜解爭魁,童稚聰靈亦異哉。山信壺公真作怪,文思韓子舊憐才。扳龍附鳳何愁晚,煮豆燃箕不用催。作圣從來非末技,未逢憤悱口誰開。
長夏林泉好,還欣觴羽同。顛毛愁里白,顴頰醉來紅。日蹇嗟南國,民離嘆北風。當涂寧市駿,俗眼競嘲雄。異世如張贄,深居似敬通。致身寧有意,覓句恐無功。世事忘言外,群情一笑中。詩書猶可詠,吾道未終窮。臨流清溽暑,薄暮一尊同。林葉風翻白,山梅雨漬紅。驚魂須楚些,繕性賴真風。舊學嗟荒落,新詩識渾雄。篇章雖漫往,悃愊詎能通。待子應無恙,臨池定有功。綺疏群大杪,倒影亂流中。何日陪康樂,登臨興未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