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秋興 其二
無復熊羆守翠微,行人駐馬立斜暉。
人間已見傳金碗,篋里徒驚舉玉衣。
雁掠荒云啼隊道,鼠緣古瓦下園扉。
經途誰奏通天表,淚濕龍髯愿已違。
無復熊羆守翠微,行人駐馬立斜暉。
人間已見傳金碗,篋里徒驚舉玉衣。
雁掠荒云啼隊道,鼠緣古瓦下園扉。
經途誰奏通天表,淚濕龍髯愿已違。
不再有勇士守衛在青山中,行人停下馬,站在夕陽余暉里。人間已看到皇家器物流轉,箱篋中徒然驚現帝王的玉衣。大雁掠過荒云,在隊道啼叫,老鼠沿著古瓦爬下園門。沿途誰能上奏直達天庭的表章,想為君王效力的愿望已落空,淚水沾濕了胡須。
熊羆:比喻勇士。翠微:指青山。
金碗:皇家器物,這里象征皇室的衰落。
玉衣:漢代皇帝和貴族死后穿的殮服,這里代指皇室。
隊道:指道路。
通天表:上奏皇帝的表章。
龍髯:指代皇帝。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國家可能處于衰落階段,皇室權威不再,社會動蕩不安,詩人目睹這一切,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感慨國家興衰,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時代的敏銳洞察和深刻思考。
洞房春暖萬花香
半似分明半渺茫
燭影乍遮金翡翠
簟紋親展紫鴛鴦
停云低閣三分雨
飛雪深投百沸湯
正是五更寒徹骨
月華如水滿匡床
莫嘆花時別渭城,
知君幕府早成名。
巴人久已歸圖版,
仆射由來類父兄。
萬戶無煙猶轉粟,
三城有戍且休兵。
憑君寄語征西將,
父老連年想太平。
三月孤懸斗大城,四鄰俱陷絕援兵。
重關尚設顛當守,一穴潛通蠮螉營。
君子空悲化猿鶴,天公未肯戮鯢鯨。
腐儒縱復從寬政,七十頭顱悔幸生。
自愛檻前山有意,
誰云堂下水污人。
文華要是山川氣,
看到眉州四???。
尊者庵前雙石筍,
令人真見兩蘇公。
夜涼山雨佳,
然燈校仙箓。
云晴溪氣香,
窗外胡桃熟。
棟梁虛敞麗高臺,
縱目秋光四望開。
平楚冷煙依檻過,
遠山晴影入窗來。
風流閱世成千古,
景物興懷更一回。
佳句自應推往昔,
含毫不覺愧非才。
夜月樓頭,有誰譜、舊怨荻花楓葉。纖指輕撥重挑,回腸倍凄絕。疑塞上、秋風帶雁,似堤外、綠楊聽鴂。菂自同心,弦能解語,幽意難說。
又還看、遮面無言,怕偷換年華誤芳節。忍惜落花身世,等飛蓬飄莢。應不慣、胡沙漸遠,恨玉顏、馬上馱雪。相遇同是天涯,更休輕別。
惟公霄漢資,梢梢摩天翮。
回溪略蹭蹬,乃爾詠葵麥。
會復見軒昂,一笑忘羈客。
伐竹結小亭,還在竹林下。倘有子猷來,清陰堪共把。
茲石不解飲,偏饒飲者意。若遇獨醒人,應無其坐地。
一年梅一度,花時可再旬。若無清夜賞,輸卻一旬春。
山園十畝馀,時見金光起。自有茹芝人,不用招黃綺。
結廬仍人境,何事白云深。主人耽翰墨,郁起在空林。
靈藥滿芳洲,叢生不用植。最好武陵人,采采供服食。
野竹非種生,天與幽人地。無人共入林,吾但把君臂。
百尺淩空臺,八荒供覽眺。誰知鸞鳳音,只是孫登嘯。
湖邊問路入深云,
十載心香一炷焚。
不見隱之真隱處,
曉風凌露葉初聞。
宿疴淹殘夏,歸心劇早秋。
嚴霜下庭木,寒色上征裘。
鳥過塞云合,蟬高關樹愁。
故林何日到,淚滿大刀頭。
不畏窮愁只著書,
幽棲風物近何如?
斷云疏雨吳王峴,
竹瓦臨江十尺廬。
寒食后,應只有重陽。佳節最宜觴。便無花月猶多賞,有時風雨也悲涼。問秋心,當此會,落何鄉。
漫種個、樹兒閑亦老。更化個、蝶兒眠亦好。翻舊帽,換新霜。白衣自勸陶元亮,金衣誰慰杜秋娘。笑匆匆,萸菊事,直須忙。
瑤臺何處著纖塵,
著個飄然詠絮人。
天上碧桃偏帶雪,
洞中珠樹不知春。
閒情屢說元才子,
雜事羞提漢秘辛。
偷下蟾宮修鳳牒,
自鈐小印號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