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避居東鄉感賦 其一
三月孤懸斗大城,四鄰俱陷絕援兵。
重關尚設顛當守,一穴潛通蠮螉營。
君子空悲化猿鶴,天公未肯戮鯢鯨。
腐儒縱復從寬政,七十頭顱悔幸生。
三月孤懸斗大城,四鄰俱陷絕援兵。
重關尚設顛當守,一穴潛通蠮螉營。
君子空悲化猿鶴,天公未肯戮鯢鯨。
腐儒縱復從寬政,七十頭顱悔幸生。
三個月來,這座如斗般孤立的小城懸于敵圍之中,四周城邑皆陷,斷絕了援兵。重重關卡雖設,卻如蜘蛛結網般防守薄弱;暗穴潛通,似細腰蜂營巢般敵軍滲透。君子空自悲嘆將士化為猿鶴(戰死),上天卻不肯降罰那兇殘的鯨鯢(敵寇)。我這老朽的書生縱使得享寬政,年屆七十,卻悔恨這僥幸偷生的頭顱。
斗大城:形容城池狹小孤立,如斗之懸。
顛當:蜘蛛別名,此處喻防守脆弱如蛛網。
蠮螉(yē wēng):細腰蜂,喻敵軍暗中營筑的巢穴。
化猿鶴:典出《搜神后記》,指戰死者化為猿鶴,悲悼將士犧牲。
鯢鯨:比喻兇殘的敵寇。
腐儒:詩人自謙,指迂腐的書生。
七十頭顱:詩人時年七十,指自身年邁之身。
此詩或作于清末戰亂時期,詩人避居東鄉(今江西東鄉),目睹孤城被圍、救援斷絕的慘狀,感懷戰事慘烈與自身際遇,遂作此詩以抒憤懣。
詩以孤城困守為背景,借戰事細節與典故,痛陳戰禍之烈、救援之絕,抒發對死難者的悲悼、對敵寇的痛恨及自身茍活的悔恨,情感深沉,是亂世文人家國情懷的典型寫照。
朝上金鑾坡,暮陳忠悃詞。感茲恩寵蕃,報德安可遲。圣明擬姚姒,直道詎可遺。重念此湘民,連歲遭困饑。遂令禁中士,去去蘇癃疲。天寒歲華晚,膏車向南馳。凄風起遙漢,積雪明層陴。去就奚足論,所貴心不移。勖哉保終節,庶以慰我思。
美樹沙能秀,高花夏不疏。江山百戰后,登眺兩人初。楚月垂鮫淚,燕山澀雁書。異時羊續壁,喜接豫章魚。
竟歲不得面,移書焉用頻。我方得吾弟,今豈有斯人。海內友非少,談間子獨親。醉馀無浪語,尤見醉中真。
吞丹未必便升天,何況丹成尚有年。卻笑淮南雞犬輩,一聞鑄鼎已爭仙。
榛莽新芟辟,天然數仞臺。煙云連睥睨,殿閣俯崔嵬。遠岫橫江斷,寒潮到郭回。登臨一舒嘯,天地旅懷開。
談攻說守漫多端,誰把先朝事細看。棄夏西陲忘險要,失燕北面受風寒。傍無公議扶種李,中有流言沮范韓。寄語深衣揮麈者,身經目擊始知難。先皇立國用文儒,奇士多為禮法拘。澶水歸來邊奏少,熙河捷外戰功無。生前上亦知強至,死后人方誄尹洙。螻蟻小臣孤憤意,夜窗和淚看輿圖。
垂戒由來嘆積薪,徐思致變豈無因。官須刻急方稱健,人到流亡始疾貧。白屋按戈嗔作語,圜扉入夜冷飛燐。緩刑薄稅尋常藥,聚口攢眉容易陳。
山靄忽空無,春暉正滿湖。船頭載家樂,花里駐行廚。樂任喧呼動,歸從酩酊扶。使君留客意,更為倒金壺。
文子文孫復故家,周宣漢武未全遐。髡頭幾輩同崩角,秉鉞何人獨樹牙。
三年四度過雞鳴,我仆徘徊馬倦登。寂寞柴門空有舍,蕭條山寺靜無僧。殘花濺淚千程別,啼鳥傷心百感生。今古興亡都莫問,穹廬高臥醉騰騰。
一踏江南地,歡如釋重負?;@輿入寒山,云物明可睹。蒼鱗飄修髯,蔥翠引余步。試問雨雪無,此中未寒冱。攝衣上層巔,風恬得春煦。金焦時出沒,對時若牙互??战聿b聞勢彌怒。其陽列眾山,雄秀競奔注。瞿生抱微疴,犖確行不顧。語我平生游,必躋最高處。不然隔培肸,茫然墮云霧。此語絕可思,頗愜游觀趣。及當未衰年,從子窮山路。
夢入零陵見舊丘,忽聞瑤瑟不勝愁。覺來一片空山雨,散落瀟湘萬葉秋。
松風剪剪過高盧,擁席烹茶良夜初。琪樹難遮千嶺月,清談絕勝十年書。山居淡遠身能寄,星渚披離仙弗如。話到宵深渾未覺,漫由清露濕衿裾。
圓網才虧補又完,幾回費力繞檐端。只愁明日風和雨,未信當空住得安。
故人別我去,空齋久懸榻。何為穹鑲間,人生少歡合。見此盆中花,問之不能答。延首望層空,長風起蕭颯。何日能重來,金門同獻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