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張枚公張時在保寧將軍幕中
莫嘆花時別渭城,
知君幕府早成名。
巴人久已歸圖版,
仆射由來類父兄。
萬戶無煙猶轉粟,
三城有戍且休兵。
憑君寄語征西將,
父老連年想太平。
莫嘆花時別渭城,
知君幕府早成名。
巴人久已歸圖版,
仆射由來類父兄。
萬戶無煙猶轉粟,
三城有戍且休兵。
憑君寄語征西將,
父老連年想太平。
不要嘆息在花開時節與渭城分別,我知道您在幕府中早已聲名遠揚。巴地的百姓早已歸入國家版圖,保寧將軍向來待您如同父兄一般。即便戰亂后萬戶無煙,仍在努力轉運糧食;三城有駐軍駐守,暫且讓士兵休養生息。請您代為轉告征西的將領,百姓連年都在渴望太平。
花時:花開時節,指春季。
渭城:古地名,在今陜西咸陽東北,此處代指分別之地。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這里指保寧將軍的軍府。
巴人:巴地(今四川東部)的百姓。
圖版:指國家的版圖。
仆射(pú yè):官名,此處借指保寧將軍,唐代仆射為尚書省長官,詩中代指地位尊崇的將領。
轉粟:轉運糧食,指后勤補給。
三城:可能指邊疆的三個軍事據點,具體所指需結合清代川北軍事布局。
征西將:指征西的將領,可能指保寧將軍或其同僚。
此詩約作于清初四川地區漸趨穩定時期。張枚公在保寧將軍幕府任職(保寧府治今四川閬中),詩人與之交好。當時巴地雖已歸入清朝版圖,但戰亂余波未平,民生凋敝。詩人借此詩既慰友人離別之情,更希望通過張枚公向征西將領傳達百姓渴望太平的心聲。
全詩以寄贈友人為主線,由個人際遇延伸至民生關切,既肯定友人功績,更聚焦戰后恢復與和平訴求,體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清代寄贈詩中兼具個人情誼與家國情懷的佳作。
蠢蠕食葉蟲,仰空慕高飛。一朝傳兩翅,乃得黏網悲。啁啾同巢雀,沮澤疑可依。赴水生兩殼,遭閉何時歸。二蟲竟誰是,一笑百念衰。幸此未化間,有酒君莫違。
列國分爭幾百年,人心天命不其然。俗儒槩執春秋義,何忍斯民久倒懸。
騎列千床直,云羅萬卷齊。舒妍交孔翠,爭味雜柤梨。白日諸侯貢,青春天老題。秋清文酒健,莫嘆羽林閨。
新湖渺渺接張溝,露冷菰叢一雁秋。十幅蒲帆風力飽,回頭煙雨暗文游。
休問前三與后三,短襦破帽一征衫。今朝鏡里看衰貌,慚愧蕭條雪滿簪。
古今詞客。生把黃金鐫艷筆。悱惻蒼涼。不老華鬘即醉鄉。傳鈔萬紙。慧業心靈都不死。擊碎珊瑚。十丈蒼虹出草廬。
竹樹參差綠,葵榴爛漫紅。徑幽長蔽日,林密盡含風。白羽高談洽,青萍醉色雄。大夫饒酒德,無擬笑山公。
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干。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興亡遺恨,一丘黃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殘碑休打,寶劍羞看。
園林颯颯正飛沙,欻見東風第一花。畫里有詩還會么,分明竹外一枝斜。
日華悠悠江色清,碧波萬里生春明。商婦琵琶別怨生,擊楫渡江舟正行。美人美人既無情,澧蘭沅芷揚芳馨,欲見不見心怦怦。輕風吹羅裳,擊楫且勿忙。恐驚菰蒲中,交頸雙鴛鴦。莫學桃根與桃葉,渡江一去音信絕。江上春來復春去,對此流光淚盈睫。
春溪正含綠,良夜才參半。持矛若羽輕,列燭如星爛。傷鱗跳密藻,碎首沈遙岸。盡族染東流,傍人作佳玩。
來游天子學,藉甚有聲華。論事依三策,藏書至五車。姓名題雁塔,譜牒記龍沙。自可編青竹,兼宜綰白麻。文工金有價,貌美玉無瑕。興盡方豪飲,篇終不浪誇。豈惟吟《芍藥》,曾是賦《蒹葭》。事莫分難易,人須辨正邪。月中初折桂,天上始乘槎。勿待秋風起,宮門聽鼓撾。
小舟真一葉,下有暗浪喧。夜棹醉中發,不知枕幾偏。天明問前路,已度千重山。嗟我亦何為,此道常往還。未來寧早計,既往復何言。
羊腸亦坦道,太虛何陰晴?燈窗玩古《易》,欣然獲我情。起舞還再拜,圣訓垂明明。拜舞詎逾節,頓忘樂所形。斂衽復端坐,玄思窺沉溟。寒根固生意,息灰抱陽精。沖漠際無極,列宿羅青冥。夜深向晦息,始聞風雨聲。
鹿走沙丘二世亡,重瞳隆準正奔忙。將軍果是無雙士,何用區區覓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