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齋彭翰文兩太史自滇南典試歸飲余七一草堂酒酣躍齋出詩扇以贈詩乃試院作也依韻酬之
柴門花柳鎖風煙,迎客檐前月正圓。
四座歡聲搖燭彩,三更杯影倒星躔。
論心漫許陳雷友,顧步終輸李郭仙。
入手青團光怪起,半天飛墮白云篇。
柴門花柳鎖風煙,迎客檐前月正圓。
四座歡聲搖燭彩,三更杯影倒星躔。
論心漫許陳雷友,顧步終輸李郭仙。
入手青團光怪起,半天飛墮白云篇。
柴門前花柳被風煙籠罩,迎接客人時屋檐前月亮正圓。四周人們的歡聲笑語搖動著燭火的光彩,三更時分杯盞的影子仿佛與星辰相倒映。談心時不敢輕易說有像陳重和雷義那樣的好友,舉步之間終究比不上李膺和郭泰那樣的神仙風采。拿到手中的詩扇光彩奇異,仿佛半天落下了如白云般美妙的詩篇。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常指貧寒人家。
風煙:指煙霧。
星躔:指星辰。
陳雷友:陳重和雷義是東漢人,兩人交友至誠,后常以“陳雷”比喻交誼深厚的朋友。
李郭仙:李膺和郭泰是東漢名士,他們同舟而渡,被人稱為“李郭仙舟”,后用來比喻高士之間的交往。
青團:這里指詩扇。
白云篇:指美妙的詩篇。
趙躍齋、彭翰文兩位太史從滇南主持科舉考試歸來,到詩人的七一草堂飲酒,趙躍齋拿出在試院作的詩扇相贈,詩人依韻酬答此詩。當時可能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歡迎與對其詩作的贊賞。其特點是意境營造優美,情感表達真摯,運用典故增添了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詩歌酬唱的文化現象。
可嘆東籬菊,莖疎葉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霑清露輝。
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臨當上馬時,我獨與君言。
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
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源。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
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羅宿莽。
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
渺然一水隔,何由稅歸鞅。
日夕聽猨怨,懷賢盈夢想。
憶昨鳴臯夢里還,手弄素月清潭間。
覺時枕席非碧山,側身西望阻秦關。
麒膦閣上春還早,著書卻憶伊陽好。
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煙草。
我家仙翁愛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臥鳴臯絕世塵。
鳴臯微茫在何處?五厓峽水橫樵路。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
去時應過嵩少間,相思為折三花樹。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嵒花覆谷泉。
墖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媿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三山懷謝朓,水澹望長安。
蕪沒河陽縣,秋江正北看。
盧龍霜氣冷,??鵲月光寒。
耿耿憶瓊樹,天涯寄一懽。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云里,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
綺樓何氛氳,朝日正杲杲。
四壁含清風,丹霞射其牖。
玉顏上哀囀,絕耳非世有。
但感離恨情,不知誰家婦。
孤云忽無色,邊馬為回首。
曲絕碧天高,余聲散秋草。
徘徊帷中意,獨夜不堪守。
思逐朔風翔,一去千里道。
長短春草綠,緣階如有情。
卷施心獨苦,抽卻死還生。
覩物知妾意,希君種后庭。
閑時當采掇,念此莫相輕。
君思潁水綠,忽復歸嵩岑。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
蟠木不雕飾,且將斤斧疎。
樽成山岳勢,材是棟梁余。
外與金罍并,中涵玉醴虛。
慙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魯縞如玉霜,筆題月氏書。
寄書白鸚鵡,西海慰離居。
行數雖不多,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見之,開緘淚相續。
淚盡恨轉深,千里同此心。
相思千萬里,一書值千金。
朝別凌煙樓,賢豪滿行舟。
暝投永華寺,賓散予獨醉。
愿結九江流,添成萬行淚。
寫意寄廬岳,何當來此地。
天命有所懸,安得苦愁思。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
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
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
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群。
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云。
別久容華晚,瑯玕不能飯。
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