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嵒花覆谷泉。
墖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媿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嵒花覆谷泉。
墖形標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禪。
媿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我拋開了官服遠離塵世,來到青山中參加佛事。佛法如金繩開啟覺悟之路,像寶筏渡人脫離迷茫之河。嶺上樹木如飛拱攢聚,巖花覆蓋著山谷間的泉水。塔影映襯著海上明月,樓勢高聳于江上云煙。佛殿香氣彌漫天下,鐘聲在萬壑間連綿不斷。秋天荷葉上露珠已滿,松樹茂密樹冠剛圓。鳥兒聚集仿佛在聽法,神龍參列好似在護禪。慚愧我沒有流水般的音韻,卻有幸能入伯牙之弦。
朱紱:古代禮服上的紅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梵筵:佛的法席,指佛事活動。
金繩:佛教語,喻佛法。
寶筏:佛教語,比喻普渡眾生到達彼岸的佛法。
飛栱:我國傳統建筑中斗拱的一種,這里形容嶺樹如飛拱般攢聚。
嵒:同“巖”。
媿:同“愧”。
叨:謙辭,表示受到好處。伯牙弦:指知音。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在官場有所經歷后,心生對塵世的厭倦,轉而向往佛道清凈之地。寄給孟浩然,或許是表達自己心境的轉變,也有與友人交流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佛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特點是描繪佛境生動形象,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佛道文化的關注與融合。
手抄禪林僧寶傳,暗誦石門文字禪。揀得湘西好三角,春風歸去弄云泉。
孤山深處水晶宮,畫舸歸來信晚風。欸乃歌殘天似水,一痕新月上湖東。
紫筍先期火未鉆,綠芹猶及薦春盤。江湖別后渾忘味,忍把南烹累長官。
魯男子事無人記,此地琵琶更結亭。獨倚闌干成一笑,晚風低雁著寒汀。
笠澤高風寒凜凜,苕溪凝雪白皚皚。扁舟我獨乘歸興,自是不因安道來。
我嘗游惠山,泉味勝牛乳。夢想寒月泉,攜茶就泉煮。
喜逢門外白衣人,欲膾湖中赤玉鱗。游舫已妝吳榜穩,舞衫初試越羅新。欲將漁釣追黃帽,未要靴刀抹絳巾。芳意十分強半在,為君先踏水邊春。
輕陰劣鏖春,懷舊約、東風易爽。芳信暗怯,如塵歲月,驚飆疲蝶,小樓深巷。花幡急清明,鶯囀罷、金雞盼放。皂帽竟入江南,怕濡尾、羞比龍頭,故人無狀。廄中棄講。任丑詆先生強項。盛時寬網。終不礙高掌。期話升平,韶光好、轉足山車曠朗。長望。況短歌能唱。
物外雖明端的,天心未放玲瓏。區區陌上走西東。也學浮生作夢。夢寐更勞數載,巖龕復度三冬。待佗消息顯真功。放出凌云螮蝀。
暖煙漾春林色紫,膩雨摧紅出花蕊。蝶飛撩亂燕飛輕,嚶鳴相應俱有情。有人抱瑟上高闊,坐對妝臺彈別鶴。曲終顧影還徘徊,東風自吹羅帳開。
觀公短小精悍色,試手來參五味禪。掛起北窗都會取,湘江云水自連天。
超然臺高秋半時,幽香自許幽人知。分付西風莫相怨,朝來已放出墻枝。
漠漠江流際碧天,煙村漁屋斷堤連。孤舟盡日無人渡,長系蘆花淺水邊。
孤城有客駐征鞍,下榻今宵重鹖冠。疊嶂煙云當戶暝,老槐風雨逼人寒。開樽最喜天涯合,為郡偏憂塞上難。自信隱侯籌策定,肯教雙鬢嘆凋殘。
秋水嘉蓮瑞一門,初花驚見出同根。美珠漢女無留跡,鼓瑟相靈有返魂。相府昔年曾制曲,仙家今日重開樽。合歡何限風流意,怨綠愁紅謾自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