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一首 其十九
一片油絲水面浮
隨波搖動逐波流
等閑拋在江湖里
綰著金鱗未肯休
一片油絲水面浮
隨波搖動逐波流
等閑拋在江湖里
綰著金鱗未肯休
一根油絲漂浮在水面,隨著波浪搖晃順流漂動。輕易拋入江湖之中,系住金鱗之魚不肯松放。
油絲:涂油的釣線,因油質不吸水,便于漂浮
等閑:輕易、隨便
綰(wǎn):系、鉤住
金鱗:代指魚,因魚身鱗片金光閃爍
此詩為宋代禪宗頌古組詩《頌古三十一首》中的第十九首。頌古是禪宗以詩歌闡釋公案的傳統,此詩或借垂釣過程隱喻禪宗修行中‘契機’與‘堅持’的關系,創作背景與宋代禪宗文化興盛、以詩說禪的風氣相關。
全詩以垂釣為喻,通過油絲浮水、隨波逐流到鉤住金鱗的過程,簡潔勾勒生活場景并暗喻哲理,體現了禪宗頌古‘即事明理’的特點,語言通俗而意蘊深遠。
紞如城樓夜打鼓,
素月將中近金虎。
早起黤黮嵐結陰,
塕然風吹鸛上林。
濛雨遲回久不下,
欲斷欲續飄古瓦。
桑苧摧折喚不醒,
滴瀝何能遍中野。
群靈參差如連雞,
炎官氣盛猶?閜。
三月雷火久閉藏,
天威未遠還須假。
群兒同聲叫號屏,
須臾細注檐頭瀉。
我懷歲功惜已晚,
澤其枯矣寡萌虇。
芳心塵外潔,
道韻雪中香。
自是神仙骨,
何勞更洗妝。
放艇湖歸月欲傾,
秋還水氣薄寒生。
數聲鶴唳滄洲外,
喚醒酕醄已解酲。
客散重門靜,
涼生一院幽。
屯云雙捧蓋,
護日半依樓。
綠滿晴疑雨,
陰垂暑亦秋。
佇聞絲竹動,
急為報瀛洲。
許氏南園十里間
嗟跎勝賞怯春寒
寄聲行客如回首
莫把尋常醉眼看
一湖春水夜來生,幾疊春山遠更橫。
煙艇小,釣絲輕,贏得閑中萬古名。
阿閣三層碧玉支,紅欄剛倚綠梧枝。
偷窺云母圍屏薄,潛伺星妃步輦遲。
隔座微聞花氣息,繞廊暗想雪豐姿。
明知璧月朝難見,癡對青天立幾時。
神州莽莽正堪憐,
何遽歌驪一再連。
驛路別時傷碧草,
騷壇到處選青錢。
桃花水漲深仍淺,
柳絮風翻散復牽。
悵望浮云游子意,
漫將握別問歸年。
姓借名山一字光,勝游今始到山堂。懷中日月開清朗,掌上關河望渺茫。禮佛幾翻蓮葉藏,品茶時泛石泉香。荒祠莫起懷賢恨,牛背歌聲正夕陽。
蘆岸蕭蕭夏亦秋,海門風急暮潮流。帆檣倒影當窗過,魚鳥親人入鏡游。長日疏鐘傳鹿苑,有時陰雨起龍湫。壯懷今夕憑呼酒,南北浮云總系愁。
問處分明答處端,還同雙劍倚天寒。一從樓閣門開后,滿面慚惶無處安。
蹉過跨門一機,昧卻見成公案。子湖指處太親,直須急著眼看。
夾嶠當年錯用心,貪他香餌被他擒。點頭三下無言說,水闊山遙恨轉深。
趙州老漢熱心腸,一盞粗茶驗當行。回首路傍橋斷處,白蘋紅蓼映斜陽。
雨蹙幽花,日催殘燕,夢覺小樓高枕。余薰翠被,泛恨紅波,柳下系驄寒噤。妝點澄江素羅,銀宇光搖,藍壺冰浸。漸天風濕袂,瓊瑰盈把,爛逾機錦。
憑細續、斷緒茸窗,連環珠腕,怕說舊情衰寢。商量韻葉,依約吹蘆,燭淚替人慵甚。容易重陽又來,吟鬢霜新,歌眉愁沁。付哀蟬與訴,不記梅嬌姓沈。
老人憂患感滄桑,
事事翻新年少狂。
悲憫情懷人不解,
紛紛有奶便呼娘。
白塔山前水向東,
唐渠疏凌總無功。
王公學得蘇公法,
一道長堤筑浪中。
樓外垂楊啼曉鴉
樓中倦客醉思家
東風不管春將半
一夜清寒勒杏花
山人朝獵得一貉,
換米一筥十日樂。
一貉可憐獲一筥,
百貉成裘知幾許。
素絲細制光蒙戎,
堆床照耀錦繡紅。
王孫著來騎大馬,
霜飛雪下無寒風。
時易調移不稱意,
金毳縱橫遭委棄。
朱門錯刀如流泉,
還憶山人始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