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趙二侍御使西軍贈兩省舊僚之作
石室先鳴者,金門待制同。
操刀嘗愿割,持斧竟稱雄。
應敵兵初起,緣邊虜欲空。
使車經隴月,征旆繞河風。
忽枉兼金訊,非徒秣馬功。
氣清蒲海曲,聲滿柏臺中。
顧己塵華省,欣君震遠戎。
明時獨匪報,嘗欲退微躬。
石室先鳴者,金門待制同。
操刀嘗愿割,持斧竟稱雄。
應敵兵初起,緣邊虜欲空。
使車經隴月,征旆繞河風。
忽枉兼金訊,非徒秣馬功。
氣清蒲海曲,聲滿柏臺中。
顧己塵華省,欣君震遠戎。
明時獨匪報,嘗欲退微躬。
你是在石室中先聲名遠揚之人,與我一樣曾在金門待制。你有操刀割物的才能且一直心懷壯志,持斧出征最終盡顯英雄氣概。面對敵人,戰事剛剛興起,你就能讓邊境的敵虜幾近被消滅。你的使者之車經過隴地的月色,出征的旗幟繞著黃河的風飄揚。忽然承蒙你珍貴的書信問候,這不僅僅是你秣馬厲兵之功。你使蒲海一帶風氣清正,聲名傳遍柏臺。我自感在華省碌碌無為,欣喜你能威震遠方敵戎。在這圣明之時我無法回報你的情誼,常常想退隱自身。
石室:漢代宮中藏圖書之處。先鳴者:指先有聲名的人。
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學士待詔之處。待制:等待詔命。
操刀嘗愿割:用“操刀必割”之意,比喻有才能就要施展。
持斧:指擔任執法或軍事等重要職務。
緣邊:靠近邊境。虜欲空:指敵人幾乎被消滅。
使車:使者乘坐的車。隴月:隴地的月亮。
征旆:出征的旗幟。
枉:謙辭,有辱。兼金:價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這里指珍貴的書信。
蒲海:指蒲昌海,今新疆羅布泊。
柏臺:御史臺的別稱。
華省:指朝廷中的重要官署。
微躬:自身,謙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可能處于邊疆有戰事的時期,友人趙二侍御出使西軍并立下功績。詩人與趙二侍御曾在朝廷共事,收到友人書信后寫下此詩回應,表達對友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酬答友人,贊揚友人的才能與功績,同時自謙。其特點是將朝廷與邊塞場景結合,情感表達豐富。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邊塞戰事的關注。
天上秋多駐影遲,清談終宴不知疲。
良辰樂事難兼得,勝地名流極一時。
北闕煙塵仍滿目,東山賓客盡能詩。
時危報國須強健,莫遣霜華上鬢絲。
漢祚至桓靈,氣節競相尚。
處士操權衡,賢愚盡傾向。
矜誇標俊廚,置身千仞上。
誰甘處卑污,側目興群謗。
黨錮禍遂成,國脈因之喪。
豈若申屠生,與世不相抗。
官曹久已稱廉吏,田里時來顧散人。
文戰談圍棋局外,絳侯何事號功臣。
邇來才力愈衰遲,說向諸公笑脫頤。
來對老夫何所見,歸求文字有馀師。
相期要作后彫柏,自獻當同前列龜。
莫學一官今潦倒,白頭深愧伐檀詩。
早佩瓊琚侍漢宮,何來南海侶冥鴻。知從珠浦探奇士,為訪丹砂覓稚翁。
瑯館人爭誇白鳳,玉堂曾自對青虹。懸知即拜燕臺召,望氣天門正郁蔥。
委佩凌風下五湖,白云珠水興非孤。行攜一鶴隨青杖,坐握三花映玉壺。
舄度紫煙今亦昔,砂留丹井有還無。重來人識浮邱伯,作賦何辭漢大夫。
夜帳星辰隕,東南哭素旃。
出身經百戰,授鉞感衰年。
聞道樓船返,翻愁鐵甕堅。
壺頭師未捷,怊悵馬文淵。
夢壓鸞衾初醒。
睡起玉釵慵整。
門掩篆香殘,斜日畫堂人靜。
風緊。風緊。
吹皺一簾花影。
游人競逐賞花辰,卻有西堂獨臥身。
江草江花春夢外,題詩聊遣夢中春。
江南春雨慰田家,夏雨如春免踏車。
夢到江南心亦到,不知春在紫薇花。
淮山叢桂知名久,金粟離離玉露團。老子婆娑寧辦此,秋來僅得一枝看。
維摩丈室無人到,散盡天花結習空。猶有一枝秋色在,明窗凈幾膽瓶中。
鸚鵡隴西來,托身上林宿。
五步一飲泉,十步一啄粟。
本以能人言,金籠遂羈束。
何如丹鳳凰,和鳴岐山陽。
竹實自可飽,梧桐棲高岡。
雙音協律呂,五色成文章。
可望不可見,千年復來翔。
削跡邈荒坰,姓字久埋沒。斜日鳴孤蒲,思君兩軫結。
海上蜃為樓,樓前山吐月。懷此足覽眺,游思遂激發。
君有才如江,萬態供蕩決。君有氣如虹,忠憤不可遏。
昔當開國際,艱難獨磐折。星霜凋兩鬢,南北合一徹。
丑虜肆鯨吞,山河成割裂。隴蜀載馳驅,秣陵見風骨。
文章雖小技,自寫腸內熱。吉人辭尚寡,多言氣恐苶。
謀國與謀篇,存誠兩橫絕。黃州感流亡,杜陵垂老別。
我生值喪亂,三嘆涕欲雪。煌煌七哀詩,?王等滕薛。
偶獲聞緒論,如聆廣長舌。君詩系興亡,憂患眾甫閱。
窮冬瀰瑾戶,念友茹饑渴。長謠與君同,庶幾敘契闊。
迤邐蒼蒼曙色開,東風渺見白云隈。
寒封老樹千年話,春逐孤根一夜回。
村遠荒雞鳴寂歷,道遲行客意徘徊。
多情歲晚空相憶,欲賦慚非杜甫才。
尚書邸第初相見,側帽單衫中酒時。
已分從容陳大計,居然意氣感深知。
故人海上多奇節,危局長安似弈棋。
便欲掛冠乘興去,與君先作鹿門期。
奪情疏上母喪終,晚節登朝轍不同。
卓絕原為少年事,護持綽有大臣風。
一途首善弦歌外,六載都勻木石中。
講學宋亡言已甚,可堪妖賊比山東。
落日秋原草木彫,斷垣殘礎認前朝。
呼鸞道廢佳游歇,戲馬臺荒霸氣銷。
嶺海蠻煙愁陸賈,陀城瘴雨吊任囂。
登臨不盡滄桑感,怕聽西風咽暮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