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越秀山懷古 其二
落日秋原草木彫,斷垣殘礎認前朝。
呼鸞道廢佳游歇,戲馬臺荒霸氣銷。
嶺海蠻煙愁陸賈,陀城瘴雨吊任囂。
登臨不盡滄桑感,怕聽西風咽暮濤。
落日秋原草木彫,斷垣殘礎認前朝。
呼鸞道廢佳游歇,戲馬臺荒霸氣銷。
嶺海蠻煙愁陸賈,陀城瘴雨吊任囂。
登臨不盡滄桑感,怕聽西風咽暮濤。
夕陽西下,秋天的原野上草木凋零,從斷墻殘基中辨認出前朝遺跡。昔日呼鸞的道路已荒廢,美好的游樂不再;戲馬臺也已荒蕪,當年的霸氣消散。嶺海一帶的蠻煙讓陸賈憂愁,陀城的瘴雨讓人憑吊任囂。登高望遠,滄桑之感無盡,害怕聽到西風中暮濤的嗚咽聲。
彫:同“凋”,凋零。
斷垣殘礎:斷墻殘基。
呼鸞道:傳說中帝王召喚鸞鳥的道路,這里指昔日繁華的道路。
戲馬臺:古代用于賽馬等活動的高臺。
嶺海:指五嶺以南的沿海地區。
蠻煙: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瘴氣。
陸賈: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曾出使南越。
陀城:指趙佗所建的城池。
任囂:秦朝將領,曾在嶺南地區建立統治。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秋日登臨越秀山,看到歷史遺跡的破敗景象,聯想到朝代的更迭、歷史的變遷。當時社會或許經歷了動蕩變革,詩人借此抒發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滄桑。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生動展現歷史興衰。在文學上,以景寓情,體現了傳統懷古詩的特色。
群云雨事畢,振旅不復陣。
掃天無一塵,千里還綠潤。
晨朝大明賀,沙路萬蹄印。
朝元泛翠瓦,佳氣去人近。
頗聞避斧扆,侑膳徹龍筍。
愿君愛物心,從此至堯舜。
大塊始開鑿,媧皇為補天。天平雷雨正,后稷誨之田。
大浸十二歲,流金復七年。幸哉堯湯民,以手摩撫然。
徂丘虐焰起,秦俗相焚煎。官租奪以半,飽食何夤緣。
自從漢道昌,敦樸乃其先。初開常平議,聚粟如源泉。
年登谷價賤,散以大農錢。旱潦或艱食,用之如轉圜。
悠悠百王心,皎皎三代前。井田日以壞,此法當磨鐫。
公侯希世珍,秀色媚長川。官學有根株,誦詩三百篇。
風土無隱情,是為大夫賢。摶飯哺赤子,當食長爾憐。
江東百萬戶,雕俗生春妍。持節閩嶺初,有如病者痊。
劉晏取予術,夷吾輕重權。義倉有粟腐,物價敢喧闐。
斯助阜民政,南風吹五弦。晝日公侯門,客車動百千。
下吏走塵土,從容愧執鞭。豈不隨吹噓,譬彼乘風船。
長技非卓魯,主德奚由宣。松竹伴孤吟,敢懷歲月遷。
終酬國士知,未甘長棄捐。
大雅寥寥不復還,如公幾得古人全。
格高枯淡復志賦,意到渾淪原道篇。
趙子遺編今復亂,歐公校本孰能傳。
古音秘矣尤難識,聊與磨鉛一究研。
去剡游閩避世喧,清風寥邈典刑存。
峰前鳥宿無名樹,祠下僧敲有月門。
高尚端如上九蠱,含章更類六三坤。
偏師勝后詩無敵,正要公來與共論。
神襟百慮不容侵,勝概乘閑偶訪尋。
趺坐豈無觀水術,臨流應有濟川心。
斂將蓬島溶溶氣,散作陽春字字金。
郢曲調高人寡和,微生何敢綴雄吟。
記得祥符識面時,回頭二十二年非。
羨君學似川方至,顧我身如鳥倦飛。
老境天教重會合,異鄉心最惜分違。
雁山親舊如相問,征雁歸時我亦歸。
我曾魂夢到西南,翠碧相圍遠近山。
睡覺不知身許遠,神游卻悔便求還。
國家舊數兩川最,人物尤勝二漢間。
笑讀君詩生羽翼,便如舉目對孱顏。
與君坐階除,遙望海上月。
試舉太白杯,借問幾圓缺。
人生易分散,動作隔年別。
今宵對嬋娟,莫放酣歌絕。
束縛真憑造化功,巍巍直氣貫鴻蒙。
雨將苔色生彤管,山吐虹光遶兔鋒。
未數如椽曾入夢,誤疑怪事尚書空。
士人毛穎多榮辱,恩寵才衰便不同。
小樹列仙質,翛然道家裝。
雪帔掛淺絳,銖衣曳微黃。
清風一披拂,芝蘭讓幽香。
老子專鼻觀,此花正相當。
就令困霜雪,肯受泥涂傷。
題評得名字,詩人惜輝光。
雖無調鼎實,不作時世粧。
涪陵妃子謾名園,豈似閩南綠一盤。
最喜色同青玉案,不妨功并紫金丹。
畫看紅紫品流俗,詩嚼氷霜牙頰寒。
吟罷閑觀右軍帖,來禽青李可同餐。
濤江翻雪卷湖灘,晚泊巖扉暫解顏。
夙有浄緣逢寺喜,老無生理伴僧閑。
殘云已斷猶飛雨,落日將沉卻照山。
半夜秋聲驚客夢,一簾珠貝冷珊珊。
墾土誅茆作佛宮,栽田博飯與君同。
夢中十載因緣盡,又拄烏藤過別峰。
臨岐一句如何說,此去平分江上月。
千里同風事宛然,云山雖別何曾別。
別不別,鷺鷥飛入寒江雪。
盛德逾人遠,高談造理深。
保身元有道,應世了無心。
別日更寒暑,交情隔古今。
紙窗風雪夜,猶記掉頭吟。
劇郡元非老手便,庶民安我貳車賢。
二年不肯足到邑,千里寧容吏索錢。
坐變池塘成貢宇,平分風月上吟篇。
弟兄不減云間陸,拭目看君日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