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恭甫編修歸省后游粵 其一
日夜大江流,江聲欲暮秋。
思親同遠道,之子獨歸舟。
雨色寒侵袂,笳聲晚倚樓。
白云五千里,不敢苦相留。
日夜大江流,江聲欲暮秋。
思親同遠道,之子獨歸舟。
雨色寒侵袂,笳聲晚倚樓。
白云五千里,不敢苦相留。
日夜不息,大江滾滾流淌,江濤聲在暮秋時節更顯深沉。我和你一樣思念遠方的親人,而你獨自踏上歸鄉的小船。雨色寒涼,浸濕了你的衣袖,傍晚時分,笳聲伴著我倚靠在樓頭。你要前往那五千里外的白云之處,我也不敢苦苦把你挽留。
之子:這個人,指陳恭甫。
袂:衣袖。
笳聲:胡笳的聲音,常作悲聲。
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友人陳恭甫編修歸鄉省親并準備游粵之時。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詩人與友人分別,有感于友人思親之情和即將遠行,遂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它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在送別詩中以質樸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動讀者。
淵明遇佳趣,欲辯每忘言。
道安對勝士,高論矜彌天。
斯人已往不可得,悠悠俗駕徒爭先。
夢尸夢穢了不悟,寧論擲足與裸顛。
雖知香臭在得喪,一朝十獲歲九遷。
誰能休沐過僧語,聊問我林仍我泉。
賢哉令尹得此趣,頗厭世味如葷膻。
學人薦取妙香句,莫學大珠空飯眠。
鳳歷推炎德,宗臣系重輕。神開丹扆夢,人向紫巖生。
昴宿秋旻迥,坤維玉露清。風云符感遇,草木畏威名。
不有三靈助,寧無四海驚。大江元帝渡,細柳亞夫營。
勁氣吞妖孽,深謀厲甲兵。天旋黃屋正,日轉赤墀明。
茅土宜班數,山河舊著盟。濟時登袞職,命世屬阿衡。
社稷扶持了,乾坤整頓成。勛庸多部曲,陶冶遍公卿。
牙帳羅旌棨,萱堂合鼓笙。誕辰尊壽母,善頌及難兄。
慶積基墉固,源長福祿并。欲知貂珥貴,倍覺彩衣榮。
象闕鋒車召,沙堤相印迎。指麾烽燧靜,翊戴泰階平。
老鶴三千歲,飛鵬九萬程。百川浮巨斝,快飲吸長鯨。
應身隨處見塵塵,能順因緣不背真。
樹上虎頭呈伎倆,毛端師子顯精神。
平生自許得游刃,投老難傳知斲輪。
香氣滿城燂缽飯,叢林一洗浩然春。
老舒古君子,送客皆善類。
觴行頗軒渠,一斗輒徑醉。
涼飔生白蘋,落日照紫翠。
驪駒雖在門,不下兒女淚。
儻復逢湘累,更與問憔悴。
云水孤藤,叢林老僧。
瀾翻口角,雪點眉棱。
長春時節相聯蕊,破夜光明自照燈。
內無絲而系螘,外無糝而聚蠅。
不起滅定,能應繁興。
老態垂垂,歲月浸欺。
半頭生白發,瘦骨裹黃皮。
情閑用而活,句妙默而知。
河闊斗寒云靜夜,天無四壁風披披。
枯歇身心百不思,湛圓自照劫空時。
妙明智鑒那留垢,虛廓靈機未度絲。
的的髑髏看活眼,堂堂塵剎用閑眉。
是須恁么承當去,鼻孔累垂識祖師。
枯槁形骸,虛明性懷。
秋河夜月,老樹蒼崖。
一機色前自宛轉,萬像頭上誰安排。
云門拄杖,趙州草鞋。
山帶雪而歲寒,水含月而夜闌。
對機轉物,影草探竿。
游刃之牛解,爛柯之局殘。
西風雨歛煙云浄,北斗腳垂河漢干。
真非真,假非假。
是影是形,成幻成化。
根門隨處拽得回,聲色自然騎與跨。
耕翻海月之泥牛,游遍春陽之木馬。
萬指相從作正觀,出求臥席著蒲團。
恬處歛雨野云薄,湛若磨風秋水寒。
卷去猶知鼻頭痛,坐來方信髑髏干。
蘆花明月阿誰事,人在江湖把釣竿。
龜兮蓍兮,祛執決疑。
師兮范兮,扶斜理差。
定徹其底,慧窮其涯。
箭撞筈破,珠旋影隨。
老病無堪正坐貧,交游相見賴情親。
從渠造物小兒戲,不礙維摩老子神。
三顧九遷成底事,一區二頃合由人。
君侯論議高千古,略假毫端問大鈞。
誰問春泥沒履牙,蘿門窈窕綠差斜。
幽芳松菊淵明徑,深秀溪山摩詰家。
默照佛燈寒不掉,對緣心鑒浄無瑕。
仍聞懶甚融居士,庭鳥幾番狼藉華。
妙出名象,非心非相。
混融古今,是相是心。
發白曉霜厚,眼寒秋水深。
寄語山形拄杖子,大家相伴做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