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與杭客游千佛山余不至是山者十四年矣
孤嶂孤花漫寂寥,山靈應笑鬢蕭蕭。
僧殘老樹余雙寺,佛冷空泉自六朝。
杖倚秋煙剛半起,袖攜海氣未全銷。
蒼然華鵲斜陽外,可似西冷第幾橋。
孤嶂孤花漫寂寥,山靈應笑鬢蕭蕭。
僧殘老樹余雙寺,佛冷空泉自六朝。
杖倚秋煙剛半起,袖攜海氣未全銷。
蒼然華鵲斜陽外,可似西冷第幾橋。
孤獨的山峰、孤獨的花朵顯得格外寂寥,山神應該會嘲笑我兩鬢斑白。寺廟里僧人稀少,只剩兩棵老樹,冷冷的佛像和空蕩的泉水從六朝就已如此。我拄著拐杖在秋煙中剛剛起身,衣袖還帶著海邊的氣息未完全消散。在斜陽之外,蒼翠的華不注山和鵲山,是否像西泠的第幾座橋呢?
孤嶂:孤獨的山峰。
山靈:山神。
蕭蕭:形容鬢發花白。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合稱六朝。
華鵲:華不注山和鵲山,均在濟南。
西冷:西泠橋,在杭州西湖孤山西北麓。
詩人十四年未到千佛山,此次與杭州客人同游。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但詩人歷經歲月,感慨時光變遷。他重游舊地,看到山中景象,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重游故地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營造出色。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功底。
薊門煙柳故人疏,謁者秋辭侍從廬。
桐柏西來迎負弩,梅花南去傍停車。
風云關外終軍使,水旱河南汲黯書。
封事粵中須早上,君王深念及樵漁。
力學瘉廢學,蓁蕪廿年外。爾來始識字,漸欲窮綮會。
丹鉛勤記錄,所樂斯為最。儻或稱述作,無乃夜郎大。
古經義多微,鉤沈意非汰。裒然成兩書,沽賤等苫蓋。
乃勞頻借讀,贈言縟文貝。愚材果何當,詎關時顯晦。
知是滑稽語,但了篇章債。夫子論文章,故自絕流輩。
指顧掩群雅,逸翮鳴翙翙。顧我已類狗,畫虎慚黠獪。
馀霞滅天際,山寺漸沈黑。
方庭蓄萬綠,一一潑濃墨。
巖壑入黝冥,深沈不可測。
泉聲出萬寂,流遠韻更徹。
似聞穿林去,邂逅澗中石。
微風一吹蕩,松籟與之洽。
坐久夜逾明,纖月吐云隙。
幽輝才半林,樹影清可織。
棲鴉枝不動,想象夢魂適。
幽景信難摹,苦吟終未得。
淮岸扁舟泊,天空秋氣清。
漁燈明近渚,霜月照孤城。
沙際聞人語,蘆間有雁鳴。
夜闌歸夢醒,欹枕若為情。
赤舄生前事,青編身后名。奠楹期已迫,曳履忽無聲。海宇摧隆棟,詞壇喪主盟。關情寧我輩,屑涕遍蒼生。
供奉廿年久,傳經更草麻。生平公望郁,垂老主恩加。國有憐三鑒,人誰續五車。燕山今夜月,荒草咽清笳。
靈氣東南歇,平原風雨昏。朱弦沈寶匣,白日黯重閽。駑馬曾回眄,明珠豈報恩。山陽聞笛處,遙夜悵銷魂。
天意今難問,悠悠可更論。青蠅堪自點,北斗望逾尊。暮雨凄蒿里,秋濤吼墓門。吾家湘水曲,涕淚續招魂。
魑魑工射影,宇宙亦讎才。斗氣三江散,風悲萬壑哀。寧能甘蠖屈,那肯受鷗猜。煜煜馀方寸,報恩心未灰。
藏舟還此日,嗚佩憶前辰。神理知難盡,音容恍可親。青旻看馭鶴,夜雨泣亡麟。我輩徒酸鼻,誰堪贖此身。
萬里南歸路,柔條一夕衰。陰風生宰樹,磷火照孤帷。不盡羊曇淚,無窮宋玉悲。所嗟梁木壞,何止哭吾私。
天賜滕公室,朝分少府錢。束芻俱上客,漬酒盡時賢。袞字千秋重,溫綸片碣懸。階庭雙玉樹,霄漢應蟬聯。
篋有進賢草,家無封禪篇。琴書鮮長物,歲月足丹鉛。不朽中郎筆,新題有道阡。如公堪目瞑,何必羨長年。
倦柳驚鴉,澄湖低月,墜霜初度篷罅。搖落心情,交加魂夢,水天離思難寫。賦箋詞筆,憶相見、秋娘淡雅。凄涼只在,學繡村邊,曉鐘敲罷。
可能負卻西風,兩槳來時,暮云凝乍。啼紅唾碧,衫痕猶涴,尚記那回簾下。怨人輕別,是才識、香囊分麝。孤鴻遙去,說與教知,酒醒今夜。
宗生去,大事已。趙生來,大事濟。
彼棄龍頭附蛇尾。
才何奇,九州小。書何奇,五經表。
不處城廬處洲島。
沮渠據北乞伏西。自鄶以下還無譏。
正清和、一番梅雨,奇峰凝碧千頃。沿溪桑柘青于染,想見三橋波凈。平似鏡。望湖樹湖云,漫蕩瓜皮艇。晚霞映嶺。恰魚父船唇,牧童牛背,風外笛聲緊。
良朋聚,畫意詩情管領。探幽須逞清興,雞豚社散游人少,誰更把杯痛飲。繞異境,悵路隔桃源,可許移家近。紀游無盡??次蓦[薔紅,波分柳綠,點綴好風景。
群山萬壑似荊門,瓦屋魚鱗別有村。
歐冶大開天地鑄,鄧錢終荷帝王恩。
草人事業殊羅掘,甌脫精華轉保存。
袞袞憂貧成底事,神州龍馬待開源。
大道與眾往,疾驅祗自塵。
徐行聽所之,何者非吾身。
卻過白鶴峰,雞犬來相親。
筑室依果樹,有無通四鄰。
安眠豈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對往來人。
似水流光遠,年華去不回。
笑君如燕子,一歲一歸來。
早退輕高位,孤風振昔賢。上思終不已,民望日依然。榮寵三增秩,優游十換年。請看良史舊,德孰似公全。
直道當年梗,清名萬世師。身閒心在國,跡退德高時。警絕新詩雅,飛騰老筆奇。歸休何所樂,持此造希夷。
哲人何永逝,天理此難忱。子謹新遺札,家無舊賜金。可傳清白業,未足太平心。訃至悲尤動,忘年顧遇深。
參透西來鼻祖禪,乘時東去廣流傳。
鑊湯爐炭隨緣入,劍樹刀山自在攀。
教海義天休更問,龍宮寶藏豈能詮。
翻身師子通涂妙,活捉魔王鼻孔穿。
采菊見南山,賦詩臨清流。偶耳與物會,微言適相酬。
浩蕩思惟表,其心共天游。江不阻水逝,天不礙云浮。
后人涉雕斲,七竅混沌愁。掩卷三太息,至山莫容丘。
元氣本無聲,宣和偶宮徵。沨沨合自然,其音無惉懘。
流之天地間,六代激綺靡。溯觀刪馀什,雅豈不在是。
后來庶有知,韋柳實興起。更后邈無人,斯文止于此。
漢苑秋風侍綵旄,故人近幸似王褒。
千鴻浮弋書來遠,匹馬長安夢去勞。
河曲濁流通汝海,關門紫氣接嵩高。
飄飄便可尋仙隱,不為將歸感二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