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三十六洞 其一
草深樹密不見溪,但聞地底溪聲回。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草深樹密不見溪,但聞地底溪聲回。
忽從山口渡流水,始知此溪山北來。
草叢茂密、樹木幽深,看不見溪水,只聽見溪水在地下回蕩的聲音。忽然從山口渡過流水,才知道這條溪水是從山的北面流過來的。
但:只。
回:回蕩。
始: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山林時,被眼前幽深的環境和靈動的溪水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林中溪水的奇妙,以獨特視角展現自然之美。其特點是描寫生動,先聲奪人。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
白日忽若暮,北風天正寒。
濃陰欲釀雪,云侶商量間。
群兒競喜躍,婢子爭仰看。
命席撥甕碧,取醉期盡歡。
墻里種桃杏,新春亦已花。
墻外繞扶疏,綠蔭皆桑麻。
今年風雨時,日見田稻嘉。
長缾瀉黃湯,且餉田畯茶。
棲遁云巖下,無人到此邊。
階庭穿蚓穴,窗戶蠹蝸涎。
寂寞春將老,淹留月再弦。
羈愁知幾許,素發挽華巔。
披沙覓山泉,不知泉在師錫端。
借師錫端卓白石,不見師泉見山錫。
須彌芥子本無別,離一離二別胡越。
我師胡越俱一家,一念遍滿恒河沙。
沙河現作天人相,一杯普供人天餉。
小樓秋夜明月底,仰不見天惟見水。
岸巾獨立四無人,白月青天伴陽子。
誰知橫玉作秋聲,一聲吹盡九陌塵。
月輪半仄吾未睡,樓角風生涼殺人。
蒸沙以為城,冶鐵用作限。
未伸彼利害,先為己憂患。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嘆。
在德不在險,推類仁者諫。
先生義皇上,與物同逶迤。
道伴雜然至,閑情示之希。
蒲團茶味足,明窗情話遲。
一室多入靜,相見亦何時。
小隠世味薄,花飛慘殘春。
明玉剝楚筍,嫩紫庖吳莼。
不覺槃筯闕,但喜志意新。
我惟一廛足,何必問大鈞。
憶昨從游鄞水邊,星霜荏苒幾經年。
里居梁宋正連接,僑寓海山相后先。
別墅豈堪陪謝傅,后堂那復醉彭宣。
自慚憔悴成疏懶,浪許賡吟池上篇。
區宇半荊棘,干戈猶未休。
屢空無計奈,多病不禁愁。
農具應須辦,朝簪便合投。
全家耕谷口,一飽更何憂。
北郭望西湖,微徑幾尋尺。澹與人意長,云寒正無色。
深尋幽禪居,步轉蒼山側。落葉不可紀,遮盡山下石。
師方無定居,我亦何所適。四海漭無歸,老矣山中客。
百年熟機緣,還此共禪寂。語罷今古分,坐上有陳跡。
一笑視此生,何事非戲劇。開門納遙峰,暮雨一江白。
茲游非世逢,歸路晚蕭瑟。積陰迷曉昏,鐘聲報將夕。
江邊孤寺舊曾經,重枉驪駒當短亭。
落日催人心去住,東風回首淚飄零。
魂歸但覺楓林黑,書就終期汗簡青。
歸隠我無沖斗氣,相思時望少微星。
夜久燈花自吐紅,歲華已盡尚飄蓬。
身游百越風波外,路入千山雨雪中。
失馬舊知無得喪,拂龜那更問窮通。
懶將今古從頭數,幾度邯鄲夢不同。
乍去潭潭府,方多耿耿心。
嘗忘言激切,共嘆老侵尋。
側聽醫方驗,何期訃報臨。
缞麻望神坐,云亦慘愁陰。
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濃。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煙蘿更幾重。
滄海清江共今古,黃花紅葉雜秋冬。
暝云自與千峰合,送我歸鞍寺寺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