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城北 其二
兩版柴扉積蘚斑,
蒔花編竹恣疏頑。
坐夸潘岳城三面,
誰笑盧仝屋數間。
虛牖北開堪避暑,
矮墻西向不遮山。
多情紫燕偏尋主,
常傍湘簾挾子還。
兩版柴扉積蘚斑,
蒔花編竹恣疏頑。
坐夸潘岳城三面,
誰笑盧仝屋數間。
虛牖北開堪避暑,
矮墻西向不遮山。
多情紫燕偏尋主,
常傍湘簾挾子還。
兩扇柴門積滿了青苔的斑點,種植花卉、編織竹籬,放任自己疏懶頑劣的性情。可以自夸像潘岳那樣有城郭三面環繞,誰會嘲笑像盧仝那樣只有幾間小屋?北窗虛敞正可避暑,西邊矮墻不遮擋山色。多情的紫燕偏偏尋找舊主,常傍著湘簾帶著幼鳥歸來。
兩版柴扉:兩扇柴門。版,同'板'。
蒔(shì)花:種植花卉。
疏頑:疏懶頑劣,此處指自在不拘的生活狀態。
潘岳城三面:潘岳為河陽令時,令全縣種桃李,人稱'河陽一縣花',此處借指居所外城郭環繞的景致。
盧仝(tóng):唐代詩人,家貧,居破屋,曾作《月蝕詩》,此處以盧仝自比,指居所簡樸。
虛牖(yǒu):敞亮的窗戶。
湘簾:用湘妃竹編制的簾子,代指精致的門簾。
此詩應為作者遷居城北后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中通過對新居環境的細致描寫,反映了作者從喧囂到幽居的生活轉變,以及安貧樂居的心態。
全詩圍繞'移家'主題,以白描手法勾勒新居環境,借潘岳、盧仝典故自喻,既寫居處之簡,更顯心境之適,展現了文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滿足。
掛席度彭蠡,停橈望匡廬。
蒼蒼五老峰,秀出東南隅。
氣勢掩衡霍,崢嶸壓東吳。
千巖散秋色,倒影澄江湖。
倏忽霽飛雨,瀑流掛香爐。
懸崖殘雪古,澗落垂虹孤。
聳目萬仞表,茫茫飛鳥無。
飄然挹空翠,心與浮云俱。
我欲呼謫仙,結巢松已枯。
遲回徒仰止,飛鹢上天衢。
碧沼澹怡神,
遺編暫一伸。
病軀何所事,
時作飼魚人。
紛紛百媚傍華居,山館蕭然獨瘦癯。
練帨縞裙風有韻,月光水色畫偏殊。
乾坤易簡周中易,動靜陰陽極外圖。
都把娵娃比嫫母,是非邪正兩糊涂。
銳旅懷忠節,群胡竄北荒。
堅冰銷巨浪,輕吹集隹祥。
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亂山帶喬木,
斜日望中碧。
白云忽傍人,
馬首嵐光滴。
出門惘惘有誰親,到處溪山是主人。
詩思復因秋后起,世情還覺夢中真。
晨星夜月傷行色,北馬南船歷瘦身。
我似散仙遭小劫,罡風再謫墜凡塵。
九廟寧神藹德馨,煌煌又見產芝英。香凝薦斝椒蘭潤,色映雕梁日月明。紹復祖宗全達孝,感通天地契精誠。試披瑞牒占休應,看取皇家萬葉榮。
曉開疏屏望榮光,仰見威靈燭下方。二本同楹真盛事,三年疊秀是殊祥。好圖瑞采增旗幟,更誦靈華續樂章。拜舞共陳歸美頌,喜浮春殿九霞觴。
良日卜占就,
飴糖降灶神。
抹泥安鼎鑊,
試火抱柴薪。
自許調羹手,
肯為逃世人。
村煙撩故夢,
五味雜相陳。
新歲階蓂九葉芳,
乾元用九應春陽。
九州元載中興主,
九牧行稱萬壽觴。
涼飔乍動翠葆。
零露滋林窈。
別夢無拘檢,眠初醒,聞啼鳥。
青青池畔草。
殘陽鬧紅濕蛙鳴沼。
嫩枝小。
新詩忒瘦,如東風愁絕倒。
林風庭樹,片片墜茵催曉。
星澹繩低有鵲到。
愁覺。
寸心花際誰表。
禮儀今既備,
告字亦攸宜。
自昔學深造,
莫非原自思。
近而仁固在,
□□□堪施。
字子曰思永,
欽哉保受之。
牡丹枉自詫姚黃,
芍藥今看玉有芳。
艷奪梅肌仍斗雪,
香憐蜂伴未開房。
護英只許羅為蓋,
剪蔓差留綠作裳。
醉里欲燒高燭照,
恐驚花睡亂新妝。
勸君且去。霸州豈是君居處。
可惜文儒。卻使提兵盜賊區。
人情風雨。不合當年曾薦汝。
聞說辭官。休負平生一寸丹。
老骨檛,惡冤家。
無面目不聽別人處分,得人憎不堪師位安排。
衲僧要識渠端的,雪瀑千尋瀉斷崖。
咫尺阻言笑,
其如風雨何。
展書當事業,
壯志此消磨。
竟日掩門戶,
千年一詠歌。
寂寥頻得句,
相見較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