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義按刑漢嘉至中巖師伯渾臨別于此因成二詩
慚愧居士屩,遠來尊者巖。深知煩露宿,徑為落風帆。
潭凈魚堪喚,花殘鹿罷銜。堂中有耆老,禪病說呢喃。
相送自崖返,忍看騎馬回。故情真獨厚,疊鼓未須催。
此去無三舍,相留盡一杯。風林如惜別,摵摵暮聲哀。
慚愧居士屩,遠來尊者巖。深知煩露宿,徑為落風帆。
潭凈魚堪喚,花殘鹿罷銜。堂中有耆老,禪病說呢喃。
相送自崖返,忍看騎馬回。故情真獨厚,疊鼓未須催。
此去無三舍,相留盡一杯。風林如惜別,摵摵暮聲哀。
慚愧我穿著居士的草鞋,從遠方來到尊者所在的中巖。深知你為我煩勞,在野外露宿,我便徑直落下風帆趕來。潭水清澈,魚兒仿佛可以呼喚出來,花朵殘敗,鹿兒不再銜著。堂中有老者,喃喃說著禪理與煩惱。你送我到山崖邊返回,我不忍看你騎馬回去。舊日情誼實在深厚,催船的鼓聲不必急著響起。此次離去路程不遠,且相留再盡一杯酒。風吹樹林好像也在惜別,傍晚時發出凄哀的聲響。
居士屩:居士穿的草鞋。
尊者巖:指中巖。
三舍: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
摵摵:象聲詞,形容風吹樹葉等的聲音。
此詩是詩人去通義按刑漢嘉途中,在中巖與師伯渾分別時所作。按刑漢嘉說明詩人身負公務,而與友人的分別則增添了離情別緒。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相對穩定,但詩人在奔波中與友人相聚又分離,更顯友情的珍貴。
這首詩主旨圍繞與友人的離別,突出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離別之情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質樸的文風。
東風過雁帶春聲,半紙依然舊雨情。
生事就荒拋橘隠,交情耐久有梅兄。
鶴歸不記千年表,馬老空慚萬里名。
閑想蘋花谿上笛,扁舟應許白鷗盟。
蘋花夜黑水鳥鳴,
橋危路滑無人行。
酸風蕭瑟浪鏜鞳,
濕螢熠熠漁燈明。
飛蓬入葦響洲渚,
暗憶西窗剪燈語。
書船穩系聽秋聲,
倦客吟騷夢三楚。
我意不在酒,而在荷柳間。
輕風行微波,高蟬答空山。
邂逅同心人,共此一日閑。
風乎詠歸歟,幽興殊未闌。
江湖落魄憶芳年,
曾賦名都結客篇。
九陌舞香元夜燭,
六橋歌月禁煙船。
紅簾顧曲纏頭錦,
紫陌尋芳買笑錢。
老去風情渾減盡,
一窗聽雨對花眠。
江風渺云鴻,江雨濕煙樹。
扁舟出波濤,悠然于此住。
掩篷臥看書,不受蛟龍怖。
焉知臨流人,擾擾需翁渡。
三閭一朝蛻,
九畹千載荒。
茫茫天壤內,
春在桃李場。
幽蘭有貞質,
轉泛欺眾芳。
寧受緇塵染,
尚余風露香。
乃知德勝色,
不采庸何傷。
春去如流水,落花忙又忙。
晴泥空滿眼,陳跡尚余香。
無計留枝上,愁人香路旁。
雨余金谷土,風動馬嵬囊。
拾翠遺鴻爪,飛紅入燕梁。
遙憐妝墮馬,寸步斷人腸。
樂天老矣放樊蠻,鷗羨忘機鶴羨閑。
緩步當車休下澤,澆愁得酒即中山。
些騷豈敢奴仆命,伊呂元非伯仲間。
兀兀支頤秋又晚,亂云斜日澹煙鬟。
石田余數畝,
茅屋小三椽。
雞犬桃源外,
桑麻渭水邊。
刳松分野蜜,
筧竹引山泉。
便可隨君隠,
居然謝俗緣。
殘暑有歸意,倦游猶異鄉。
不知何處雨,頓覺夜來涼。
老樹搖黃落,秋花弄白香。
登樓正多感,一笛起山陽。
??車云起走豐隆,
河伯重驅十二童。
山竅號風雷破柱,
海門翻浪雨飛空。
一春狂犬吠日出,
三月老農愁歲終。
斗米換衾寧計直,
卻疑家近漏天東。
深杜衡門謝往還,
不將名字落人間。
地偏仲蔚蓬蒿徑,
塵遠淵明松菊關。
事有難言惟袖手,
人無可語且看山。
幾年不到門前樹,
相對清溪盡日閑。
身世厭漂零,
衣冠愧典刑。
乾坤開闔戶,
日月短長亭。
水闊連天白,
山高擁岸青。
揚雄中有宅,
垂老太玄經。
洛社忘年契,
惟公最己知。
誦言司馬賦,
喜說項斯詩。
問字時攜酒,
鉤玄共訂碑。
豈期三日別,
遽作百年悲。
曝背無余地,冬晴直萬金。
是誰催短景,政爾礙山深。
鳥道空中小,猿啼底處尋。
清霜經曉濕,紅日半天沈。
隠士三竿夢,宮人一線心。
百年渾似此,何處惜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