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題 其三
謫居姜相庸奚損,
貧殺元英直是清。
風月分來無著處,
摩挲海眼看長鯨。
謫居姜相庸奚損,
貧殺元英直是清。
風月分來無著處,
摩挲海眼看長鯨。
被貶謫的官員即便遭遇困境又有什么損害呢,像元英那樣安于貧困才是真正的清正。清風明月分了一些給自己卻無處安放,撫摸著海邊的礁石凝望那長鯨。
謫居:被貶官后住在某地。
庸奚損:有什么損害。庸,豈、怎么;奚,何。
元英:指代安貧樂道之人。
直是:正是。
摩挲:用手撫摸。
長鯨:鯨魚,這里可能有象征意義,代表有氣勢、有能力的事物。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遭遇貶謫或處于人生困境之時。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政治斗爭等情況,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不被困境打倒,堅守高尚品格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困境中堅守自我、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和豪邁曠達的情懷。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雖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境界。
謬陪玉署領群英,獨向鐘山理舊盟。雞肋一官憐浪跡,嚶鳴千里別同聲。梅花不隔懷人夢,葵藿寧忘戀主情。自是南枝巢越鳥,看君阿閣鳳凰鳴。
鶯花春日滿長安,禁苑追趨幾度看。忽爾分攜干氣象,漫勞惜別贈瑯玕。亭中玄草傳經易,江上仙舟共客難。一水石頭雙鯉在,相思未遠慰加餐。
宣城繡瓜有奇香,
偶得并蒂置枕傍。
六根互用亦何常,
我以鼻嗅代舌嘗。
長憐花月不相謀,
月滿花開得更休。
待倚高樓吹鐵笛,
為君極意作吟秋。
一回吃水一回噎,百鍊精金要人別。門前誰解倒剎竿,甕里何曾失卻鱉。
針頭扎去幾人知,婦兒女子莫猜疑。圣凡命脈果何在,向此須明上上機。
古驛宿倦客,昏鴉啼遠林。
月當高嶺小,花傍短墻深。
辮發盤蟬額,當爐操鴂音。
行行近鄉國,沽酒且開襟。
玉釵香夢水東流,
簾怯春寒寄暮鉤。
燕子不來花滿地,
一痕新月又西樓。
誰道詩人思路寬
幾曾應制筆生瀾
已憐蹀躞泥中窘
又覺扶搖高處寒
潛蟄無聞愁散佚
蟲魚欲注惜叢殘
聽琴漸覺移情少
幸有成連為一彈
冰肌玉骨。恰稱求仙禮佛。倚嬋娟。效月開鸞鏡,分花入麝筵。
九衢來正暮,三島去何年。知是龍華伴,不勝憐。
江鄉迫歲儉,物價日騰踴。義田分無多,況未薙荒茸。幾家典寒衣,糴米入斗甬。一飽未終朝,饑腸已雷動。即今眼中人,何術救決踵。歸裝萬卷書,美味逾嘉種。心計刪研桑,遺經述鄭孔。樂道久忘貧,蕭然掃塵塕。里黨歡相依,出門無倥傯。愿買田一雙,耦耕傍先隴。
翠紗衫子玉玲瓏,
坐背風前意態慵。
猶恐玉肌人看見,
輕綃一尺襪當胸。
截筒化字昔人無,敬圣如兄孰與俱。僻地休教遺剩畫,清風尚可掃微污。
且將食古歸君子,竟把虛心勉士夫。自此鄉村知傲效,瑯玕值足當洪壚。
罔兮罟兮惟田漁
時兮食兮民之須
以享以祀兮燔祭有馀
身置煙霄上,
扶藜一叩扃。
云流藏殿閣,
樹老斷青冥。
坐石雙旌合,
看花數騎停。
誰憐棲遁處,
吹角不堪聽。
天地英靈在,江湖名姓香。
良田書滿屋,樂事酒盈觴。
字畫堪追晉,詩刊欲遍唐。
音容今已矣,老我倍凄涼。
好山如好友,悵焉風雨隔。
朝來喜新晴,還復理輕策。
蒼翠森到眼,一笑獲良覿。
攀蘿躡危磴,捫壁搜古跡。
有洞忽中穿,巨靈何代擘。
凜然毛發竦,天風吹不息。
虛亭納萬象,曠覽浩無極。
日墮林莽間,村墟明歷歷。
閒云已歸岫,倦鳥亦斂翼。
延佇未能去,孤吟坐成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