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樂府十篇 其一 帝宓犠氏之樂歌
罔兮罟兮惟田漁
時兮食兮民之須
以享以祀兮燔祭有馀
罔兮罟兮惟田漁
時兮食兮民之須
以享以祀兮燔祭有馀
用網啊用網啊,只用于狩獵和捕魚;按時節啊有食物啊,是百姓的需求;用來獻祭用來祭祀啊,燒烤的祭品還有剩余。
罔:同'網',捕魚或捕鳥獸的工具。
罟(gǔ):網的總稱。
田漁:狩獵與捕魚。田,通'畋',打獵。
時:按時節。
須:需要,需求。
享、祀:均指祭祀。
燔(fán)祭:燒柴祭天的儀式,此處指燒烤祭品。
此詩為宋代曹勛《補樂府十篇》之一,旨在補上古樂府之闕。宓犠氏即伏羲,傳說中教民結網漁獵、始創文明的古帝。作者據傳說擬作此樂歌,反映先民以漁獵為生、重視祭祀的生活狀態。
詩以簡拙語言再現伏羲時代漁獵、取食、祭祀的生活場景,展現上古社會風貌,體現對先民智慧與和諧生活的肯定,是追慕遠古文明的擬古之作。
展笑開東閣,披襟接晚風。寒灰動今日,愛客得春紅。長策終難問,深杯且暫空。小儒工飲啖,此意我能同。
仙客祠前古木陰,黃花有約共相尋。虛教太守多情分,堪嘆中丞抱恨深。酌酒共誰爭好興,登山無伴廢長吟。迢迢匹馬空回首,獨倚西風冷透襟。
釀酒為池肉作林,深宮長夜恣荒淫。何如早散橋倉粟,結取臣民億萬心。
潞河堤上望渾河,諸老追隨幾度過。春興有馀三月小,夕談無數十年多。東郊正爾歌靈雨,南浦何須賦淥波。邊馬不嘶青草闊,中丞問俗意如何。
夭塹悠悠爾奈何,大江南北自滄波。壯懷莫遣神龍笑,千古斜陽釣艇多。
不算菩提與闡提,惟應執著便生迷。無端指個清涼地,凍殺胡僧雪嶺西。
秋意日蕭索,郊園霜露余。出游無山水,聊復守吾廬。巷轍久已斷,山瓢仍屢虛。非甘寂寞者,誰樂此閑居。
數載匡山去,涼襟始共披。窗虛惟獨坐,病起稍吟詩。藥火分霜氣,巖花帶晚籬。一般寥廓意,能得幾人知。
晚塘新月。玉簫聲里晶奩徹。鷗鷺于人知款切。卻笑人人,長是長亭別。長亭去日花如雪。惆悵容易芳菲歇。垂楊翠縷禁攀折。縷織成愁,欲結渾無說。月圓還缺。云涯悵望音書絕。愁邊荏苒芳菲節。千里相思,一寸靈犀結。兔走鳥飛無暫歇。華年弦柱傷心徹。素娥忍見多情別。碧海青天,心事和誰說。天寒袖薄。一春中酒情懷惡。辛苦夢痕何處著。切莫驚回,更于啼鶯約。鈿金衾鐵都成錯。憐花心事憐花落。落花猶得浮君酌。看取花浮,拌醉君休卻。從今更莫。從今莫怨東風惡。東風盡意催花著。不分春人,幾誤花前約。芳期一向成今昨。酬春祇辦觥籌錯。倚闌極目春云薄。極目云涯,多少春閑卻。
當年漁隱,路轉桃溪匯。流水下,青山外。客行花徑曲,月上松門對。撐艇子,雪中蓑笠親曾載。老去誰傾蓋。腰瘦頻移帶。人健否,花仍在。明年春更好,來向花前醉。青鬢改,恁時難拼千金買。
積雨空林煙火遲,百年世事不勝悲。少陵老去憂多病,庾信哀時尚有詞。綠樹碧檐相掩映,南園北第兩參差。平生家國縈懷抱,淚濕春衫鬢腳垂。
往日園陵畔,千株間白云。芳馨靈谷寺,灌溉羽林軍。亂點鐘山翠,爭銜麋鹿群。高皇多手澤,如雪日氤氳。
過雨啼鶯著意聞,晚香欄檻小桃春。時光怪殺空歸去,似倩垂楊綰住人。
麗澤存相益,和羹忌茍同。別懷長耿耿,見日苦匆匆。經派懲燕說,詞源味國風。平生子陳子,一瓣記南豐。鵬鴳逍遙意,鳩鷹變化時。物生良自足,天命本無私。戚戚真何事,平平亦大奇。相逢一笑粲,無語自心知。清鏡朝容減,寒燈夜影孤。身曾諳作客,情亦念攜孥。寶劍千金重,晴虹萬丈舒。功名生感慨,有路莫辭迂。少日諸公后,流年兩鬢斑。世情春冰泮,行路太行艱。何計分珠履,空懷對玉山。風期知不淺,逸駕恐難攀。
驅車長苦雨淋鈴,獨漉歌殘不忍聽。卻喜開帆風日好,一川晴色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