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歲,賴得力、羅慶慶兩盜未獲,吳水妹復在三叉河內山聚劫,升庵司馬入砦議和,感賦
群盜如毛起,山林聚嘯多。
晝行頻帶劍,宵寢亦橫戈。
官不嚴搜捕,民相喚奈何!
況無降虎力,羽翼更添苛。
群盜如毛起,山林聚嘯多。
晝行頻帶劍,宵寢亦橫戈。
官不嚴搜捕,民相喚奈何!
況無降虎力,羽翼更添苛。
盜賊多如牛毛般蜂擁而起,在山林中聚集呼嘯的人很多。白天出行頻繁帶著刀劍,夜晚睡覺也橫放著兵器。官府不嚴格進行搜捕,百姓們相互呼喚著“怎么辦啊”!何況沒有降伏猛虎的能力,盜賊的黨羽反而更加猖獗。
如毛:像毛發一樣多,形容極多。
聚嘯:聚集呼嘯,指盜賊結伙為患。
橫戈:橫放兵器,此處指保持戒備狀態。
降虎力:比喻制服盜賊的能力,虎喻指兇殘的盜賊。
羽翼:指盜賊的黨羽、幫兇。
苛:此處指兇殘、猖獗。
此詩創作于前歲(具體年份未明),當時賴得力、羅慶慶兩盜未被捕獲,吳水妹又在三叉河內山聚眾劫掠,升庵司馬入寨議和。詩人目睹盜賊橫行、官府無能、百姓困苦的社會現實,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全詩聚焦盜賊為患、官府失責的社會問題,通過直白的敘述與細節刻畫,揭露了當時社會動蕩的根源,展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切與對現實的批判,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名句高吟氣如虹,金聲玉振綴詞工。江東才士盡傾倒,冀北群空應屬公。
何幸三生附玉堂,停車問字勝門墻。抱殘守缺弄班斧,有負龍門國士望。
一篇傳記出孫公,翰墨姻緣結海東。金榜題名流慶譽,巍科連捷出南宮。
望斷煙云落月思,笛聲午夜漲愁時。西臺一自騎箕后,玉露雕傷霜滿枝。
彩山涌起翠樓空。簫鼓沸春風。
桂娥喚回清晝,夾路寶芙蓉。
長步障,小紗籠。偶相逢。
艷妝宜笑,隱語傳情,半醉醒中。
同別祖意問端由,
便將元價與他酬。
絲綸夜靜人垂釣,
曉得金烏帶月收。
三嘆斯文在,龍池起鳳凰。美名同八洛,小陸更稱狂。間世收鴻寶,彌天吐夜光。西山留別草,北極滿瑯瑯。
當朝論作賦,余意每難明。一日逢之子,千秋托友生。調聲翻大歷,選法動西京。坐憶同巢鳥,差池感和鳴。
共賞長安月,同尋靜竹盟。遽隨秋色去,其奈客愁生。分柱彈孤鶴,留箋賦早鶯。未須金馬是,君自寶鴻名。
粉綃輕試,綠裙微褪,吳姬嬌小。一點清香著芳魂,便添起、春懷抱。
玉臉窺人舒淺笑。寄此情天渺。酒醒羅浮角聲寒,正月掛、南枝曉。
淮南二十四橋月,馬上時時夢見之。想得揚州醉年少,正圍紅袖寫烏絲。
日邊置論誠深矣,圣處時中乃得之。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絇絲。
河西有牽牛,皖爾何皎潔。
河東有織女,晶瑩若冰雪。
欲渡河無梁,佳期杳難結。
望望不可窮,黯然五內熱。
涕淚濕支機,烏鵲仍寂滅。
極目沙頭市,人傳故楚墟。
帆檣連夏口,煙火接蒲胥。
青嶂樊襄割,滄洲戰伐余。
三分雄霸業,遺恨竟何如。
江郎祠外中秋月。城角吹將徹。
十年長記此宵中。豪客相過深巷有微風。
今來君宿耆閽下。又值中秋也。
題將麗句最紛披。恍見當時桂樹晚依依。
默數金陵友,在者猶四人。
糾曹今別乘,法官駕朱輪。
千鐘已弗暨,一念還酸辛。
況我病所纏,漁樵寄此身。
輸子曳朱紱,斑衣奉慈親。
青衫紅粉講筵新,
言語科中第一人。
座繞萬花聽說法,
胡兒錯認是鄉親。
已視榮名作等閑,辟書何事下松關。
葛巾野服朝天去,明月清風引杖還。
冠蓋豈能羈白發,墓門猶喜對青山。
憑誰題碣留私謚,好置先生夷惠間。
早成陰,遲結子,芳意滿淮楚。五月江城,照眼紅如雨。
生來不識東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
艷才吐。新裁百褶羅裙,凌波憶仙侶。
為問朱顏,底事嬌好如許。費他多少天工,胭脂點點,應染遍、夕陽無數。
不礙塵寰住,偏憐曉氣清。
五更殘月落,一雨亂蛙鳴。
林外鐘催曙,檐前鵲報晴。
上人推枕起,詩思此中生。
簾外。春在。非霧非花望迷。
翠樓曉妝初罷時。依稀。去年雙燕歸。
夢里遼西音信斷。蕃錦怨。纖手回文展。
白頭吟。琴有心。祗今。淚珠空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