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龔芝麓總憲招集孝侯臺
尋秋日愛城南路
吊古周侯況有臺
廿載亂離為客過
半生懷抱見山開
松寒翠色侵衣履
菊老風香到酒杯
向晚憑高更搔首
一聲霜雁月中來
尋秋日愛城南路
吊古周侯況有臺
廿載亂離為客過
半生懷抱見山開
松寒翠色侵衣履
菊老風香到酒杯
向晚憑高更搔首
一聲霜雁月中來
秋日里我喜愛在城南路上尋訪,憑吊古代的周侯,何況這里還有孝侯臺。二十年來歷經戰亂流離作為客子度過,半生的懷抱因見到山色而開朗。松樹的寒翠之色侵入衣鞋,秋菊的風香飄到酒杯。傍晚時分登高更忍不住搔首,一聲霜雁的鳴叫從月下傳來。
龔芝麓總憲: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人,明末清初詩人、政治家,官至禮部尚書,總憲指都察院左都御史。
孝侯臺:紀念晉代周處(謚孝)的臺閣,周處(236-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少孤,橫行鄉里,后改過自新,累官至御史中丞,戰死,追謚孝。
廿載亂離:指二十年戰亂流離,當指明清易代之際的社會動蕩。
松寒翠色:松樹在秋寒中的蒼翠顏色。
菊老:秋菊已過盛期,此處指菊香仍存。
霜雁:秋霜中的大雁,常象征時序變遷或游子離情。
此詩當作于清初,作者應龔鼎孳之邀,于秋日聚會孝侯臺時所作。龔鼎孳作為清初文壇領袖,常與文人雅集。詩中'廿載亂離'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際的社會動蕩,作者半生漂泊,此時與友人登臺北望,感懷身世,寫下此詩。
全詩通過秋日登孝侯臺的所見所感,將吊古之思與個人身世結合,既有對亂離歲月的感慨,亦有見山釋懷的欣慰,末句以霜雁、明月收束,意境蒼涼而幽遠,體現了清初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沉思考。
病為愁侵無計舒,那堪一臥兩旬馀。
自來自去窗前月,相近相親架上書。
奢望肯隨梅冷淡,病軀卻似竹空虛。
倩人扶起臨青鏡,舊日形容竟不如。
稍止今朝雨,猶埋瘴嶺云。
亂流安可塞,故老未嘗聞。
陰怪群難數,陽光晚漸分。
僅能存井邑,不復念鋤耘。
零丁避世有遺民,重譯還疑似女真。
山上蠣房成澤國,洞中橘樹爛樵薪。
鹿場漸已除荒埔,蟒甲于今度漢人。
底事穴居同一室,僅分衽席夜橫陳。
南浦縠紋生,是昨宵雨痕,新黛吹染。一碧暖溶溶,天涯路、江郎暗魂銷遍。傷春刻意,舊情羞學回波淺。錦鱗欲寄無好夢,腸斷東流花片。
幾回聚別江干,看渚宿文鴛,檣留乳燕。凄絕浣紗人,啼妝映,不浣淚珠千點。通辭微托,鏡瀾銷盡年時怨。小風何事吹眉皺,依舊歸舟天遠。
陌上春光遍柳條,送君初下紫宸朝。
遙空云盡千峰出,別路風生五馬驕。
離思不堪同作客,交情還憶共題橋。
孤舟明發知何在,疏雨空江半落潮。
喜無怪事不書空,六十行年嘆五窮。
住世曾為牧犢子,出門長作奪牛翁。
千秋大業君應在,三徑幽尋我亦同。
白首相期好身手,不知誰據素王功。
東園紅杏日紛紛,東望無煙蝶滿云。
少出違期因怯馬,獨吟停盞為思君。
城門春禁不行車,病懼攀鞍只在家。
昨日東風來著意,庭前忽放數枝花。
西風吹盡白蓮衣,水閣沉沉晚獨歸。
秋葉似潮千樹響,孤帆如箭一燈飛。
情難遣處吟偏遠,酒易醒時夢更微。
忽覺靜中能自照,屋梁寒月正光輝。
荷鋤草堂東,藝花二百株。
春風一朝來,白白兼朱朱。
南列紅薇屏,北界綠芋區。
偃蹇雙松老,森聳萬竹臞。
馀地不忍茀,插援引瓠壺。
何當拂東絹,畫作山園圖。
躬承清問及年豐,蠶麥今還與舊同。
稼穡艱難周圣慮,農桑勸課即田功。
志民深閔僖公雨,勤業猶存豳國風。
懇懇召和關主德,我皇心直與天通。
時光迅速,不與人期。
剎那異世,早見歲除。
未明心地,難免狐疑。
設使問似百川競注,答如大海吞流。
古佛堂中,都用不著。
憲校無量壽。八年來,經營慘澹,計全謀周。珊網宏張羅俊秀,個個龍驤虎驟。文武學,分程研究。訓練重于躬作戰,勤教育,無間宵和晝。成勁旅,忠元首。
幾多覆雨翻云手。莽神州,封建余孽,橫行狂走。羅織何嫌莫須有,從古河清難候。賴袍澤,公忠共守。鋤奸發覆維章憲,齊做到,民保軍師傅。揚校譽,地天久。
愁別欣逢。人間離合,自古難同。
寫就茶經,注成花譜,何事西東。
一尊良夜匆匆。怎忍見、輕帆短篷。
漢水無情,楚云有意,目斷飛鴻。
寶臺臨凈飾,一顧重千金。
表里鏤七寶,分明無兩心。
丹華灼烈烈,翠帳垂沈沈。
芳袖幸時拂,應門重且深。
拂衣耕釣已多時,
江上山前樂可知。
著卻貂裘將采藥,
任他人喚作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