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十
時光迅速,不與人期。
剎那異世,早見歲除。
未明心地,難免狐疑。
設使問似百川競注,答如大海吞流。
古佛堂中,都用不著。
時光迅速,不與人期。
剎那異世,早見歲除。
未明心地,難免狐疑。
設使問似百川競注,答如大海吞流。
古佛堂中,都用不著。
時光過得飛快,不會與人約定。轉眼間世界就已不同,很快就到了歲末。若不明白自己的內心,難免會心生疑惑。就算提問像百川奔騰注入大海般眾多,回答像大海容納水流般廣博。在古佛的殿堂里,這些都派不上用場。
期:約定。
剎那:極短的時間。
異世:指世界發生變化。
歲除:年終。
心地:指內心、本性。
狐疑:猶豫不決、疑惑。
設使:假如。
偈語多為佛教高僧用于表達佛法義理、禪機感悟等。此偈可能是作者在修行過程中,感悟到時光的短暫和人們在世俗中容易迷失自我,從而創作此偈來警醒世人,勸誡人們要注重內心的修行,明心見性。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佛教修行的氛圍中產生。
這首偈語主旨是勸人明心見性,不要被世俗的問答所迷惑。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哲理深刻。在佛教偈語文學中,它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重要的修行理念,對后世佛教修行者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圣處終難舉似人,二三子在最情親。于中檢點平生看,香縷縈簾眇此身。
霞際浮玉青霏霏,吳中景物天下稀。三江入海作秋浪,五湖滿地搖夕暉。孤鶴忽與白鷺起,神龍或挾赤鱗飛。胡床抱膝但長嘯,丈夫安得為輕肥。
涌金斜轉青云路。溯袞袞、紅塵去。春色勾牽知幾度。月簾風幌,有人應在,唾線馀香處。年來不夢巫山暮。但苦憶、江南斷腸句。一笑匆匆何爾許??颓闊o奈,夜闌歸去,簌簌花空雨。
一間茅屋傍溪斜,三徑荒于靖節家。但得鶴糧隨分足,更須鋤月種梅花。
玉井芙蓉紅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高軒忽漫看圖畫,疑是昭陽曉鏡開。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適。下隰種粳稌,東原蒔棗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仍須卜佳處,規以安我室。家僮燒枯草,走報暗井出。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
卻憶彌天秀,那知異地逢??统钶p九辨,勝賞挾千峰。徙倚林中屐,淹留靜夜鐘。何年投白社,一接虎溪蹤。
鍋無粒粟灶無薪,只有松楸可濟貧。半賣半燒俱伐盡,可憐流毒到亡人。
玉帳結流蘇,金鞭照春色。二八艷名姝,尊前乍相識。
朱生詠史詩,意若有所諷。子意吾深了,不憚獨為眾。舜文東西夷,中國行一統。興亡何足道,委質意自重。賊民亂無極,相斫絕可痛。徒為梟雄資,圖霸力徐縱。惜哉無斧柯,雖老猶堪用。君豈真楚狂,長歌亦嘆鳳。
扁舟下滄溟,日暮浮云散。青山袞袞隨,十里行不斷。古廛集人煙,艤纜臨絕岸。誰知兄弟情,邂逅忽相見。篙師輕波瀾,呼嘯驚夜半。貪程慮涉險,欲往還自算。推篷視天宇,白露下凌亂。眾星亦已沒,落月破微暗。念此局促身,倏然重三嘆。
一念惟馀睡作魔,鷗閒不與世同波。邇來定力空諸妄,如以摩尼照濁河。
日烘煙柳軟于絲,桃李成塵綠滿枝。芳草有情隨處好,落花無賴信風吹。關心傷感知何處,過眼芳菲能幾時。一病春來妨痛飲,遣愁惟有強裁詩。
莊后莊前千萬枝,元方題扁季方詩。何當把酒對花樹,坐到參橫月落時。
隴山鸚鵡白霓衣,欲語誰聽只自知。漫漫東風吹不起,海棠花上立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