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少師園十題 和張二十五游白龍溪甘水谷郊居雜詠七首 其三
南窗高臥看云生,
日暮回風動紫荊。
鼓吹不須過野塢,
青蛙雨后自能鳴。
南窗高臥看云生,
日暮回風動紫荊。
鼓吹不須過野塢,
青蛙雨后自能鳴。
在南窗下悠閑地躺著看云朵生成,傍晚時回旋的風輕輕吹動紫荊花。不需要吹奏樂器到這野外山塢,雨后青蛙自然會歡快地鳴叫。
高臥:悠閑地躺著。
回風:回旋的風。
鼓吹:指吹奏樂器。
野塢:野外的山塢。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時期,在鄉村郊外游玩時,被鄉村的寧靜自然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生活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鄉村自然生活,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當時鄉村的生活風貌和詩人的心境。
靈峰高映玉溪光,花草時薰知見香。
未用胡麻金椀飯,且浮昌歜碧霞觴。
松欞照北塵埃遠,澗水流南氣象長。
舞鶴獨知千歲永,風云猶欲會明良。
此君清苦真吾似,更對騷人細說詩。
松鼎炷香無俗韻,荷盤盛果近兒嬉。
人情上下鷗在水,世事紛紜蛛掛絲。
已約青山同晚節,一杯當釂莫牢辭。
虜馬秋來健,吳儂水底藏。
荻花江面冷,草色岸頭荒。
揚子真天險,淮南盡日忙。
邊隅今夜甲,吾愿莫飛霜。
獻納論思玉筍班,間因忠讜忤龍顏。
一朝錦水連江水,萬里何山與卞山。
道大可能忘濟世,名高那得鎮投閑。
天教一似蘇門下,先到筠陽卻詔還。
身倦尋春事,心懷結夏清。
猶臨曲水序,莫續麗人行。
世態與吾異,生涯何日成。
殷勤獨相送,江上午潮平。
嶻嶻嶪嶪山如簇,磊磊落落石如屋。
上有綠樹之陰陰,下有寒溜之涔涔。
通天有竇十余丈,游子捫蘿來復往。
是中端合巢神仙,桃花流水何杳然。
我來正值春風暮,似笑賢勞又還去。
準擬釃酒聊從容,對此坐想飛來峰。
一見斯亭喜可知,風來拂拂更清微。
青山坐處天開畫,白鷺飛時雪滿磯。
何必搜奇效康樂,正應得句似玄暉。
最憐別浦潮生后,須有征帆萬點歸。
途窮已負菊花期,尚得諸公慰所思。
不遣白衣持酒至,共將烏帽入風吹。
紫萸秋淺浮觴少,黃葉山高策杖遲。
卻恨社中人闕一,未將湯餠共追隨。
洛中九老后,林下一人高。
此去自當佚,向來誠獨勞。
東湖歸踐履,南浦薦風騷。
尚念匈奴在,家山未可褒。
倦逢磐石手摩挲,橫壓烏藤漫嘯歌。
煙崦坡陀青玉案,寺山縹緲白云窩。
紙窗竹屋小盤礴,林影溪光相蕩磨。
試共老僧參此意,一聲喚醒讀書魔。
下騰赤蛟身,上抽碧龍頭。
千枝蟠一蓋,一蓋簪萬毬。
花要帶月看,香要和露收。
一點落衣袂,經月氣未休。
一點入釀甕,經歲味尚留。
大孤小孤在何許,大磯小磯忽當浦。
顛風吹浪未肯停,厭聽蕭蕭打篷雨。
今春積雪深復深,爛銀猶照廬山陰。
狐裘欲脫未可脫,蟻醁當斟誰與斟。
晚來潮面烏如石,遙看知是長魚脊。
篙人且下鐵貍奴,更與風波鬭今夕。
六朝何處立都城,十里秦淮城外行。
上設浮航如道路,外施行馬似屯營。
關防直可防津渡,緩急徒能御盜兵。
非是后來謀改筑,如何今日作陪京。
吾縣西峴峰,亭以擬峴名。嘗見父老說,寺中有碑銘。
昔晉殷仲文,作郡有政聲。去而人思之,屐齒有余榮。
余聞諸老說,此事不可憑。臣子從弒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荊州,世為晉公卿。一朝睨漢鼎,舉兵向金陵。
是時殷仲文,實守新安城。棄郡以從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錫文,未至先經營。桓楚既竊位,寢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時,巧言如簧笙。其后玄事敗,奔走向南荊。
仲文憂不免,奉二后還京。叛晉復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晉,又欲居朝廷。出為東陽郡,怏怏無好情。
嘗覽鏡自照,不見頭顱形。豈非從逆者,未誅先受刑。
無忌牧荊州,仲文嘗趨迎。便道不過府,無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輩謀舉兵。宋武盡族誅,流血幾成坑。
襄陽羊叔子,當世之豪英。不當擬其名,流傳污吳寧。
疑別一牧守,偶與同名稱。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輕。
緬想唐戴令,政聲極鏗鍧。曾有長源碑,在夫子廟庭。
曷易曰戴峴,庶以慰編氓。稱之名義當,兼可怡山靈。
嘗讀晉宋書,抵掌氣填膺。安得仍擬峴,千載愚民生。
長簷十尺庇堂東,疎漏從來盡是蓬。
日影碎如秋葉下,雨聲灑似夜船中。
竹因蠹盡多垂地,箬到枯時半掩空。
此處想非人所競,眾雄應是不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