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愿重。
大去便應欺粟顆,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愿重。
大去便應欺粟顆,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舍棄生命去追求佛法有前人的蹤跡,為了許下的宏愿不惜乞討頭顱、剜割身體。離世而去就應當能超越微小之物。如果相信佛經上的真實話語,那么三世都能一同聆聽一樓的鐘聲。
舍生求道:舍棄生命去追求佛法。
前蹤:前人的蹤跡。
乞腦剜身:為了修行佛法做出極端的自我犧牲行為。
結愿重:許下的愿望很重大。
大去:指離世。
欺粟顆:超越微小之物,粟顆形容微小。
貝多:指貝多羅樹的葉子,古代印度人用它來寫佛經,這里代指佛經。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佛教盛行有關,詩人在寺廟中看到僧人修行的虔誠,有感于佛教舍生求道的精神,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這種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教舍生求道的理念,突出了求道者的虔誠和對佛法的信仰。其特點是用直白語言闡述佛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佛教文化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重光日月舊江山,到處閑游興未衰。
縱使青蚨隨手盡,何須長鋏向人彈。
悲歡離合從頭數,艱苦辛勞亦自安。
三十六年荏苒過,全虧春意未闌珊。
豐順公子囊無錢,江湖亡命來幽燕。承平雅尚不能改,錦衣玉貌非當年。萬人如海且卜居,不好結客仍收書。高館請回俗士駕,門前長者容停車。壁間懸有唐代琴,自云價值千黃金。朱弦疏越一再鼓,入耳全非時世音。三月來為津上游,投我一牘詩妍修。恐負春明好花事,小憩旋作還京謀。俯仰多故不稱意,苦事留連忘歸計。厭役精魂與世牽,早輕仕宦甘天棄。昨聞人言捐館舍,初聆使我殊疑訝。別有聱牙古性情,或者荒傖工詛罵。無隅忽至揮涕談,曾羅佳俠俱脫驂。詩工能窮且致死,行將歸骨天之南。泗州節府園中筵,胡床同踞擁名篇。嘉賓賢主相殂落,我對滄冥一泫然。
蜀用東南彥,皇家屬意深。
貳卿頻報政,上相最知心。
泛宅俱杭葦,同朝擬斷金。
廟廊期引類,疾病兩侵尋。
夢醒三更畫角吹,萬山深處客來時。壞墻半堵雙流寺,重出梅溪舊勒碑。
戰裙化蝶野云香,百丈埔前廢廟涼。碧繡苔花殘瓦盡,更無人拜許娘娘。
海云南護六龍奔,凄絕辭郎酒滿尊。一曲平元萬行淚,紅螺洲上望崖門。
二鳳楊家舊有聲,薛家父子亦知名。祗今誰講陽明學,莫怪南來道不行。
循名曾記御屏留,龍眼城中故宅秋。殘局廟堂多水火,苦將遺句憶廉州。
程齋殘稿付蟲魚,逸老堂空冷故居。未敢鄉詞薦蘋藻,千秋遺議兩尚書。
山城落葉客衣單,海氣陰陰夕照殘。愁向尊君臺上望,九秋風雨北來寒。
東南風急怒潮雄,此去閩關有路通。望海峰頭秋滿眼,故鄉遙隔戰云中。
翠柏森森嶺勢回,九仙亭畔繡衣來。空嚴鐵佛冷無語,笑指山花落復開。
南壇墓碣蝕苔斑,華表飄零悵鶴還。欲覓先臣舊精舍,西風殘照滿金山。
班春車畔紫芝新,夢入黃山夜有神。愛說吾家兩賢令,勝朝循跡話遺民。
椎結遺風尚宛然,鳳皇山畔種畬田。山中自作槃瓠國,更在佗王左纛前。
古洞云深鎖百花,香泉飛飲萬人家。春風吹出越溪女,來摘山中待詔茶。
莫笑山農語不經,豆棚閒話倚鋤聽。量沙測水關何術,爭說潭靈井更靈。
山中城雉郁嵯峨,山外長鯨萬里波。休向麻姑買滄海,桑田變后戰爭多。
徑畔行人拜更勤,中原災旱正如焚。九龍潭畔呼龍起,重向人間作雨云。
耽病因詩總是魔,破除獨借幾回歌。醉聽易惹閒思緒,茶韻銷來試若何。
每至關情喚奈何,茶顛較酒不爭多。曼聲怕到銷魂處,雅諢從將換艷歌。
狂風頓起吼庭槐,驀地驚人倦眼開。
句得枕邊隨夢去,心從靜后觸思來。
言能實踐殊關學,悟到虛元不算才。
光射紙窗天欲曙,殘燈猶映讀書臺。
岱宗峨兮郁層標,天門敞兮日觀高,徑盤紆兮逼穹霄。
棼磧礫兮莽蓬蒿,欲往游兮無輕軺。
我所思兮汶之上,有美人兮金玉相。
閶闔兵戈烏夜啼,
薊門禾黍雉朝飛。
北人愁北欲南去,
南人愁南不敢歸。
不分朝回只晏眠,
春逢雨雪壓花天。
鄰家禁釀罷開市,
贏得囊中無酒錢。
送客西樓落木風,
鬢絲吹斷酒簾空。
危廊千尺云居寺,
霜葉仍欺二月紅。
約看西湖十月紅,
掉頭歸計又成空。
年光如水心如夢,
人在西樓暮雨中。
情絲難斷淚絲垂,
欲解卿愁倩阿誰。
一法傳卿牢記取,
閑窗無事背儂詩。
一冬所欠者雪耳,造物忽然如戲兒。清甚牧之江上郡,朗吟次仲館中詩。
試燈夜靜疏梅落,賣劍村深小麥滋。多少使君調燮意,風流自有化工知。
一源湛湛攀清疏,
今日樽前逢一笑。
兩岐秀罷已蒿萊,
春意還從菡萏回。
不是使君和氣勝,
此花應向別人開。
物理窺開后,
人情照破初。
不堪將勸誡,
止可與嗟吁。
國土淪亡記大仇,
中原北望淚難收。
門無雞狗三千客,
夢有燕云十六州。
徒負雄心效越主,
滿懷遺憾看吳鉤。
平生唯一違心事,
投筆從戎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