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金山寺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
為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
老歸江上寺,不忘舊師恩。
駐錫逢山色,停杯見浪痕。
秋濤吞楚驛,曉月上荊門。
為訪題詩處,莓苔幾字存。
年老回到江上的寺廟,始終不忘昔日師父的恩情。停下錫杖能看到秀麗山色,停下酒杯可見浪濤的痕跡。秋天的波濤吞沒了楚地的驛站,曉月爬上了荊門。為了尋訪曾經題詩的地方,不知那莓苔下還留存著幾個字。
駐錫: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故稱僧人住止為駐錫。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
莓苔:青苔。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送一位年老的僧人返回金山寺時所作。當時僧人不忘舊恩,返回寺廟,詩人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僧歸寺,突出了僧人重恩的品質和時光易逝之感。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景色描寫生動。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特色。
眷彼留侯,奇籌贊漢。
依乘風云,勒成功旦。
克配明禋,儀刑有煥。
英氣如生,來格來衎。
制為量幣,厚意是將。
求之以類,各因其方。
于以奠之,精誠允彰。
神其享止,惠我無疆。
〔黃鐘為宮〕
大哉宣圣,道德尊崇。
維持王化,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精純并隆。
神其來格,于昭盛容。
一王垂法,千古作程。
有儀可仰,無德而名。
齊以滌志,幣以達誠。
禮容合度,黍稷非馨。
祗薦鴻名,寅威明祀。
有楚之儀,如在之祭。
奠獻既終,禮容克備。
神鑒孔昭,福禧來暨。
芃芃嘉麥,擢秀分岐。
甘露夕灑,惠風晨吹。
良農告瑞,循吏稱奇。
歸美英主,折而貢之。
禮罄沃盥,誠意肅將。
包茅是縮,冀畢重觴。
煥矣情文,既具醉止。
熙事備成,靈其有喜。
靈之智兮,躍漢潛幽。
欲豢擾兮,無董與劉。
陳金石兮,佐侑牢羞。
庶燕享兮,澤應民求。
瞻彼芒芒,曰北之常。
既高既厚,迺紀迺綱。
薦鬯伊始,靈示孔將。
玄服鐵駕,覽此下方。
德水湯湯,發(fā)源靈長。
皎鑒澄徹,千年效祥。
積厚流濕,資生阜昌。
朝宗潤下,善利無疆。
封土崇祀,有烈在民。
千載不昧,福此人群。
洗爵奠斝,有酒其芬。
神具醉止,愷樂欣欣。
至哉坤元,資生伊始。
博厚稱德,沈潛柔止。
降禪方位,聿修明祀。
寅恭吉蠲,永錫蕃祉。
我方東南,我日朱明。
爰因其時,鼎以岡名。
粢盛既馨,牲牷既盈。
佑我皇家,巽令風行。
圣朝稽古,崇茲武經。
禮交樂舉,于神之庭。
嘉栗旨酒,既饗芳馨。
永嚴列象,劍舄簪纓。
運格熙盛,將封介丘。
禮神之域,瑞命殊尤。
靈文薦降,丕顯皇猷。
圣心肅奉,永洽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