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十四首 十二
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京房洞幽贊,神奧咸發揮。
如何嫉元惡,不悟禍所歸。
謀物暗謀己,誰言爾精微。
達者貴量力,至人尚知幾。
京房洞幽贊,神奧咸發揮。
如何嫉元惡,不悟禍所歸。
謀物暗謀己,誰言爾精微。
通達之人以衡量自身能力為貴,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崇尚預知事物的細微變化。京房洞察幽深奧秘之處,將神奇奧妙都發揮出來。為何他嫉恨首惡之人,卻沒領悟災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謀劃事情時卻不懂得謀劃自身,誰說你心思精細入微呢。
達者:通達事理的人。
至人:指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知幾:預知事物細微的動向。
京房:西漢學者,通音律,好講災異。洞幽贊:洞察幽深奧秘之處。
元惡:首惡之人。
精微:精細入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是看到歷史或現實中一些有才能卻因行事不當而遭遇災禍的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提醒人們要量力而行、懂得見微知著。
此詩主旨是勸誡人們行事要量力、知幾。突出特點是以史為鑒,通過京房的例子進行議論。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為人處世道理的思考。
江心清照人,江面平如掌。有客去逍遙,扁舟浮蕩漾。
遠與城市絕,深將泉石向。水鳥忽東西,溪云時下上。
軒冕誰富貴,琴鐏自閑放。酒色照淥波,吟聲入秋浪。
五湖何范蠡,磻溪無呂望。吾家徂徠下,汶水有清響。
常時夜雨急,隨雨來枕上。魂魄寒無寐,山居得真尚。
一為塵纓縛,不得閑時餉。兩耳聒欲聾,喧囂千萬狀。
雨夜自潺湲,宦途空悲愴。劍南四千里,地遐接蠻瘴。
乍聽江水聲,聊使心靈暢。
橋欄束人如半暈,千頭萬手相摩進。
長年亦解愛蕭瑟,投篙疾過秋鷹迅。
石寒水落魚阻梁,輕舸忽瀉溪流觴。
息肩息足兩何利,愧此滿船明月光。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江南澤國水風秋,彭蠡西來是上游。百尺樓船簫鼓發,和云沖過百花洲。
白鳥斜飛水拍天,隔湖樹色見風船。煙波只許漁郎慣,一任蓑衣枕月眠。
笑棲香,從來苑廢臺荒。憶侯門、繁華何在,分明夢覺黃梁。便經營、烏衣逆旅,只收藏、半榻縹緗。未許容愁,豈能容膝,藥闌花榭懶商量。鏡奩移、琉璃研側,睡鴨篆煙旁。正相對、空庭花雨,屏上瀟湘。
伴今生、箋啼墨淚,血柘心死何妨。紉幽蘭、猶堪為佩,裁萱草、可得憂忘。殘粉飄梅,新黃染柳,謝家風景舊池塘。槱題處、凄清小閣,照乘夜珠光。人俱羨、長楊賦手,秋水篇章。
昭代耆英紹洛南,當年肥遁我曾諳。蒹葭露白三丘寺,裙屐風流一鏡涵。
龍縫澄清應見底,人間勝賞費幽探。癡僧莫漫爭門戶,誰是長存不老龕。
惆悵前賢豈后賢,百年風雅寄心詮。倦飛野鶴春云夢,出定殘僧夜月禪。
碧社撚須誰最老,青天撫掌我延緣。鑒湖若使容歸臥,支杖同尋樂事全。
交南欲上乞封辭,正值天王嗣位時。
使遣近臣諳典禮,袍加極品肅威儀。
庭幃綵拂青云動,浪拍旌搖白日欹。
周爰民風勤采納,回朝應有諫章隨。
秋山與湖水,
遠近如相送。
后府宿扁舟,
知師有歸夢。
千古太丘長,風流世淳龐。袞袞多公卿,他姓渠可雙。祇今廩賢雋,半刺均麾幢。朝天建長策,致主新周邦。
閩為多士鄉,三山最英特。問學可經世,文章更華國。公維太宰出,宅相有令德。無忌獨何人,猶能弭兇慝。
先漢郡有丞,選置不浪取。次公在河南,吏嚴而獨不。皇家重監郡,小試煩大手。上方求寬和,淹外詎容久。
岳陽古建郡,不但樓觀雄。英英范公記,百世揚清風。斯文行益遠,雅意言非空。懷哉久登臨,所期憂樂同。
重湖昔苦兵,流亡動輕別。幾年費勞來,經旱復騷屑。有底田多稼,民情洽歡悅。洋洋康賴歌,今無愧前哲。
湖山政俗殊,疆理罕憑藉。壤賦無定書,民田互欺詐。所急井田均,爭心詎難化。入告今其時,公行毋俟駕。
舍人趣治裝,驅車將東之。兩載賢轍淹,一朝萬里馳。洪惟德器遠,自是廊廟姿。寧須佩刀祝,已動宣室思。
少陵不作威,恐墮趨走中。而今巴丘吏,所遭更途窮。力綿何以振,敢意鄠縣功。慨嘆薛長史,誰其繼高風。
蒼云何處飛,
白雪一以快。
君莫問竹林,
蘭亭幸猶在。
癡翁造化才,天馬不受絡。手補乾坤缺,山水有全著。
拙我何敢望,興至時間作。常思有事業,而暇謀此樂。
哲兄亦多好,見彈求鴳雀。生平儻得閑,消遣殊不惡。
但聞識者說,此事無死縛。須得心目間,蒼莽露厓崿。
下筆逐所見,兔走兼鶻落。意境會其全,形似在所略。
必執譜論求,一錮反難藥。君家列高架,古墨未蕭索。
茍能得殘剩,巳足自揮霍。嗟嗟語徒然,吾意殊菲薄。
勸群寫無逸,他時獻謇諤。會有曹將軍,貌群淩煙閣。
不然謝幼輿,亦當置丘壑。
草色初成城上春,
春風步履襯浮云。
踏青未得游人見,
煙日遮藏待使君。
遠地書郵絕,長年屬望勞。
要期親帚柄,寧憚學舟操。
愧守藩籬小,難窺墻仞高。
秋風滿天地,不廢候蟲號。
雨后秋山翠滿坡,行行翹首望嵯峨。
斜通線路人蹤少,饑下巉巖虎跡多。
萬樹聲乾黃葉墮,一筇影曳白云過。
天將薄暝思投宿,喜聽歸樵隔水歌。
逼近高堂側,精營一小軒。
退思扃竹徑,防客破苔痕。
今古羅繩甕,行藏究本原。
從來經濟手,得力在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