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觀經頌 中品中生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齋無破缺。
以此功德回愿生,
七日華敷成記莂。
如果有人懷著至誠懇切的心,持守戒律、齋戒一整天一整夜,且沒有任何破戒缺漏。憑借這樣的功德,回向發愿往生凈土,那么七天后,蓮花就會開放,得到佛的授記認可。
至心:極其真誠、懇切的心。
持戒持齋:持守佛教的戒律和齋法。戒是禁止做的事,齋一般指過午不食等。
破缺:指持戒持齋過程中有違背、缺失的情況。
回愿生:將所修功德回向,發愿往生凈土。
華敷:華通“花”,花開放。
記莂:佛教用語,佛對發心修行者授與將來必當作佛的預記。
《十六觀經頌》是圍繞《觀無量壽經》所做的頌文。《觀無量壽經》主要講述了凈土修行的方法和往生的境界。此詩創作背景與當時佛教凈土信仰的傳播有關,鼓勵信眾通過持戒持齋等修行方式,發愿往生西方凈土,體現了當時佛教修行的一種導向和對信眾的勸誡。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了持戒持齋修行并回向發愿往生凈土的重要性。它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修行方法和果報,在佛教凈土修行的宣傳和引導方面有一定作用,幫助修行者明確修行路徑和目標。
豁靈明,開正道,脫卻多年骯臭破布襖。
頂門一劄,眼睛便定動,如今識得無能老天。
真智現,非作造,卷衲攜筇下云嶠。
直去廬陵化有緣,萬戶千門須徧到。
禾山鼓,清平調,俯仰順從心一照。
那邊若遇本色人,點著皆知妙不妙。
子莫學,石頭老,書信不通行太早。
得個清源??斧兒,南臺石上鋤荒草。
守節固窮匪易事,鐵中誰許鬬錚錚。
聞道新除右仆射,難留高臥老先生。
能令余黨留殘息,必有昌言佐盛明。
我欲效顰嗟老矣,西風回首涕縱橫。
頃聞趙伯山,亦復哦其詩。今者得會面,真能解人頤。
往時黃宜州,句法天下奇。平生老婆相,不救枯腸饑。
或架屋下屋,辛苦僅得皮。君看趙伯山,獨將圣僧騎。
維舟都梁岸,捉手那復疑。歡然悅情話,似有宿昔期。
吾友呂少馮,辦此一笑嬉。莫論夜如何,明發當語誰。
趙州有四門,門門通大道。
玉泉有四路,路路透長安。
門門通大道,畢竟誰親到。
路路透長安,分明進步看。
歲晚未歸客,西鳳門外寒。
一丘當快營,五車要盡捐。
宿昔有足欣,卿去我欲眠。
層層江上峰,頗欲窮其巔。
誰令雨冥冥,復作雷填填。
不讀離騷經,罷參祖師禪。
獨奈執熱何,西南有寒泉。
飽知阿隱有妙處,未負從來丘壑謀。
徑呼管城辦能事,長江貼貼仍晚秋。
白頭故作西河夢,獨遣老眼酬南州。
邊笳牧馬豈不好,平安火過消人憂。
君看太行高,歷井安足道。
回頭看禹門,砥柱一何小。
歇鞍坐蒼崖,九地俯飛鳥。
瑰詭平生無,摧車亦復好。
白輝作許奇,梁宋紅未了。
兀然流轉軀,甘與君王老。
老年不入少年場,不似當時在洛陽。
福善坡頭回曳練,石家寺里看姚黃。
春風楊柳東西陌,古道樓臺南北商。
流落如今歸未得,白頭憔悴卷城傍。
兀兀塵編日自迷,怪來春色轉芳菲。
吹噓氣象湖山遠,點綴工夫草木微。
挈榼不辭傾美酒,揮戈寧解住殘暉。
身閑官冷何欣幸,秉燭長隨五馬歸。
曾觀荔枝圖,幾費丹青粧。能紅能紫亦能綠,不能寫得天然香。
曾讀荔枝譜,品品堪第一。較量滋味論高低,大抵聞名不聞實。
我疑真宰推化工,安排百果分番紅。杏梅桃李不足數,先教碌碌隨春風。
錦囊玉液相渾淪,百果讓作東南元。別有真香與味色,一時分付荔枝軒。
蛟龍吐云氣,霧豹出文采。許潁有佳士,翰林風流在。
吾道固多艱,明時屢危殆。嘉谷生螟蝗,稊稗勞取采。
平生數萬言,未料寒與餒。天生濟世才,發揮必有待。
伯樂一顧重,豈不價百倍。展足造青云,會見絕四海。
顧我茅葦姿,謬欲漸蘭茝。達人固多可,借譽飾駑猥。
丈夫一相知,胸中何磊磊。愿作南山松,青青期不改。
此事雖一時,風流激千載。
消渇茂陵端倦游,穿云踏石良未休。
諸天辦供林谷曉,一寺鳴鐘江海秋。
吾曹大是許詢輩,道人豈非支遁流。
莫因妻兒要歸去,杖藜聊為茶鐺留。
放船秋正佳,日落鴈噭初。
晨炊儻無米,寧尋謝胡奴。
督郵端可揮,從事良欲呼。
大是陶淵明,且還讀我書。
南溪太史還朝晚,息駕江陵頗從款。彩毫曾詠水仙花,可惜國香天不管。
將花托意為羅敷,十七未有十五余。宋玉門墻紆貴從,藍橋庭戶怪貧居。
十年目色遙成處,公更不來天上去。已嫁鄰姬窈窕姿,空傳墨客殷勤句。
聞道離鸞別鶴悲,藁碪無賴鬻蛾眉。桃花結子風吹后,巫峽行云夢足時。
田郎好事知渠久,酬贈明珠同石友。憔悴猶疑洛浦妃,風流固可章臺柳。
寶髻犀梳金鳳翹,尊前初識董嬌饒。來遲杜牧應須恨,愁殺蘇州也合銷。
卻把水仙花說似,猛省西家黃學士。乃能知妾妾當時,悔不書空作黃字。
王子初聞話此祥,索詩裁與漫凄涼。只今驅豆無方法,徒使田郎號國香。
野人比芹子,昔獻已負慚。
安得長者語,借譽苦為甘。
自愧敝帚姿,欲駕?驪驂。
寸進復尺退,虎穴詎得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