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窟二首
江南澤國水風秋,彭蠡西來是上游。百尺樓船簫鼓發,和云沖過百花洲。
白鳥斜飛水拍天,隔湖樹色見風船。煙波只許漁郎慣,一任蓑衣枕月眠。
江南澤國水風秋,彭蠡西來是上游。百尺樓船簫鼓發,和云沖過百花洲。
白鳥斜飛水拍天,隔湖樹色見風船。煙波只許漁郎慣,一任蓑衣枕月眠。
江南水鄉在秋風中盡顯水風之韻,彭蠡湖的水從西邊流來,這里是上游之地。百尺高的樓船鳴響簫鼓,帶著云朵沖過百花洲。白色的鳥兒斜著飛過,湖水拍打著天際,隔著湖能看見隨風行駛的船只。這煙波浩渺的景象只有漁郎習慣,任由他披著蓑衣伴著明月入眠。
澤國:多水的地區。
彭蠡:鄱陽湖的古稱。
百尺樓船:高大的戰船。
風船:乘風行駛的船。
漁郎:漁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江南水鄉景色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江南,經過鄱陽湖周邊時所作。當時江南地區水系發達,漁業和水運繁榮,詩人被眼前的水鄉秋景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江南水鄉秋景,突出了水鄉的獨特風貌和寧靜氛圍。其特點是畫面感強,動靜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生動展現了當時江南水鄉的生活場景和自然風光。
零桂佳山水,滎陽舊自同。經途看不暇,遇境說難窮。
疊嶂青時合,澄湘漫處空。舟移明鏡里,路入畫屏中。
巖壑千家接,松蘿一徑通。漁煙生縹緲,犬吠隔籠蔥。
戲鳥留余翠,幽花吝晚紅。光翻沙瀨日,香散橘園風。
信美非吾土,分憂屬賤躬。守愚資地僻,恤隱望年豐。
且保心能靜,那求政必工。課終如免戾,歸養洛城東。
丈夫可殺不可羞,
如何送我海西頭。
更生更聚終須報,
二十年間死即休。
尋常縱恣倚青春,不契心期便不親。
今日煙波九疑去,相逢盡是眼中人。
虎旗龍艦順長風,坐引全吳入掌中。
孫皓小兒何足取,便令千載笑爭功。
三五窮荒月,還應照北堂。
回身向暗臥,不忍見圓光。
墻下長安道,囂塵咫尺間。
久牽身外役,暫得病中閑。
背喜朝陽滿,心憐暮鳥還。
吾廬在何處,南有白云山。
偶尋黃溪日欲沒,
早梅未盡山櫻發。
無事江城閉此身,
不得坐待花間月。
年過潘岳才三歲,
還見星星兩鬢中。
縱使他時能早達,
定知不作黑頭公。
黃花古城路,上盡見青山。
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間。
野情隨卷幔,塵事隔重關。
道合偏重賞,官微獨不閑。
鶴分琴久罷,書到雁應還。
為謝登臨客,瓊林寄一攀。
當代知文字,先皇記姓名。
七年天下立,萬里海西行。
苦節終難辨,勞生竟自輕。
今朝流落處,嘯水繞孤城。
憶吾未冠賞年華,
二十年間在咄嗟。
今來羨汝看花歲,
似汝追思昨日花。
幾夏京城住,今朝獨遠歸。
修行四分律,護凈七條衣。
溪寺黃橙熟,沙田紫芋肥。
九龍潭上路,同去客應稀。
我非好鵝癖,爾乏鳴雁姿。
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見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
能自遠飛去,無念稻粱為。
羸馬孤童鳥道微,
三千客散獨南歸。
山公念舊偏知我,
今日因君淚滿衣。
千門儼云端,此地富羅紈。
秋月三五夜,砧聲滿長安。
幽人感中懷,靜聽淚汍瀾。
所恨搗衣者,不知天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