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叟
谿翁居處靜,谿鳥入門飛。
早起釣魚去,夜深乘月歸。
露香菰米熟,煙煖荇絲肥。
瀟灑塵埃外,扁舟一草衣。
谿翁居處靜,谿鳥入門飛。
早起釣魚去,夜深乘月歸。
露香菰米熟,煙煖荇絲肥。
瀟灑塵埃外,扁舟一草衣。
溪邊老人居住的地方十分寧靜,溪鳥都能飛進家門。他清晨早早起來就去釣魚,深夜趁著月色才歸來。帶著露水清香的菰米成熟了,在煙霧中暖煦生長的荇絲肥嫩。他瀟灑地生活在塵世之外,駕著扁舟,身披一件草衣。
谿(xī):同“溪”。
菰(gū)米: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可食用。
荇(xìng)絲:荇菜的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或世俗紛擾,詩人或許在現實中感到疲憊,看到谿叟這種自在的生活,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谿叟遠離塵世的瀟灑生活。其特點是通過白描展現生活場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生動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久向雙林,可曾游歷。及乎到來,果是殊別。
山環水繞,寺廣人稀。內空外空,無彼無此。
仿佛威音那畔,分明古佛家風。不妨按下云頭,缽囊暫且高掛。
坐則同坐,行則同行。同苦同甘,同憂同樂。
必竟事作么生,但看人情若好,自然吃水也肥。
九旬禁足,三月護生。
逗到功成行滿,依前日午三更。
龍淵水風恬浪靜,獺逕橋霧鎖云橫。
去者自去,住者自住,坐者自坐,行者自行。
杖頭縱有通霄路,且共扶持折腳鐺。
克期取證,功行已圓。
湘南潭北,一月在天。
五峰深處,萬象皎然。
相見不須撫背,痛與肋下三拳,掣風掣顛。
朝朝聽來鴻,來鴻一何邈。秋往冬又至,爾鴻胡來遲。
凝眸屢東眺,飛云渺天角。薄晚云四低,來鴻似微雀。
習習遠近人,尺書墜猶玉。亟啟讀平安,字字發天樂。
殷勤謝來鴻,相過勿憚數。
東望大乘器,區區十萬里。
因這一著錯,累及人斷臂。
彼錯猶且可,此錯無巴鼻。
彼錯此錯訴之誰,倒拈鐵笛逆風吹。
萬法無根,從何而立。
一念心堅,銀山鐵壁。
發大誓愿,大解脫幢。
萬木生秋風自涼,庭前一陣桂花香。
將謂如來,惠戒三昧。
此語雖真,此意未在。
正似湘江兩半晴,岳面不開云叆叇。
一日升天四海明,杖頭掀轉卻頭輕。
不移跬步到潭城,相逢歷歷話前程。
天風來海門,驚浪作飛雨。
岸云過已盡,隴樹青可數。
掛帆鷗鳥外,清吟正凝佇。
欲去猶未能,漁燈粲煙渚。
昔只為吟隠,偶然依佛居。
路逢陰壑盡,云抱曉巖虛。
亭在因人重,山深與世疎。
倘懷名利念,到此欲何如。
曉謁崇祠霧靄深,行藏因識二賢心。
榻前自有孤忠疏,林下誰賡招隠吟。
寂寂精廬蒼蘚入,堂堂遺像暗塵侵。
客中莫致生芻奠,聊汲山泉薦菊斟。
初無允諾,寬著程限。
一似跳黃河,盡力要合眼。
跳過跳不過,直要橫擔板。
南北天高云淡淡,漁歌秋色晚。
金烏急,玉兔速,百歲光陰一瞬息。
惟有拄杖子,硬葛狚,黑粼皴,勿變遷,無面目。
三月護生,九旬禁足。
酌然使得十二時,不被十二時催促。
任他門外紅塵擾擾,來往憧憧,肥馬碌碌,瘦馬碌碌。
驀然翻變化為龍,為雨為霖俱莫測。
壬子歲二月,亭成始宴賓。
扁題原用舊,輪奐喜更新。
遠眺江逾碧,靜觀山自春。
亭邊山更好,一洗簿書塵。
舊里鳴珂一下車,蓬山西觀更誰如。
木天清夢何人到,花雨空林有客居。
樓迥更堪看蠡澤,云深猶自護匡廬。
高齋曲館新增色,讀盡尚書萬卷余。
清友天賦完,歲晚樹獨暖。
粲此白玉英,瑟彼清廟瓚。
香自根中來,冰雪匪壓斷。
一見一回老,殷勤呼茗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