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神皐亭應制
清蹕喧黃道,乘輿降紫宸。
霜戈凝曉日,云管發陽春。
臺古全疑漢,林余半識秦。
宴酣詩布澤,節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險,今依道德淳。
多慙獻嘉頌,空累屬車塵。
清蹕喧黃道,乘輿降紫宸。
霜戈凝曉日,云管發陽春。
臺古全疑漢,林余半識秦。
宴酣詩布澤,節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險,今依道德淳。
多慙獻嘉頌,空累屬車塵。
帝王出行的清道聲在黃道上喧鬧,皇帝乘坐車駕從宮廷降臨。霜雪般的戈矛在曉日中閃耀,云管吹奏出陽春之曲。亭臺古老讓人幾乎以為是漢代的,樹林殘存還能依稀認出秦代的痕跡。宴飲暢快時詩歌傳播著恩澤,季節變換皇帝下達施行仁政的命令。過去依仗山河的險固,如今依靠道德的淳樸。我很慚愧獻上美好的頌詞,白白地追隨在皇帝車駕之后。
清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黃道:指天子所行的道路。
乘輿:皇帝乘坐的車駕。
紫宸:宮殿名,此指宮廷。
霜戈:寒光閃閃的戈矛。
云管:指管樂器。
陽春:古樂曲名。
屬車塵:皇帝的侍從車輛揚起的塵土,這里表示追隨皇帝。
應制詩是為皇帝出游等活動而創作的詩歌。此詩創作于皇帝出行至神皐亭時,詩人奉命而作。當時皇帝出行彰顯威嚴,展現國家繁榮穩定,詩人借此表達對皇帝的贊頌。
這首詩是典型的應制詩,主旨是贊頌皇帝。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描繪出皇家出行的盛大場面和皇帝的仁政。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文人對皇權的尊崇。
潩上名園似洛濱,花頭種種斗尖新。共傳青帝開金屋,欲遣姚黃比玉真。秦嶺猶應篆詩句,杜鵑直恐降天神。老人發少花頭重,起舞攲斜酒力勻。
老人無力年年懶,世事如花種種新。百巧從來知是妄,一機何處定非真。園夫漫接曾無種,物化相乘豈有神。畢竟春風不揀擇,隨開隨落自勻勻。
種得瀟湘玉數竿
朝回幾度倚闌看
仙翁別后平安否
寫贈應期共歲寒
無情歲月去如流,
眼底蹉跎兩鬢秋。
不是馮唐元易老,
祗緣宋玉獨多愁。
思家舊業如江燕,
結社初心似海鷗。
明日長歌云外笠,
五湖添個釣魚舟。
洛浦申防勉自持,
黃初風調托陳思。
心隨破鏡飛天夜,
懷抱明珠墜水時。
湖海文禽羞比翼,
階庭紅藥怨將離。
牽牛秋思今何限,
塵海茫茫兩不知。
豐鎬先朝留建業,清華瑣闥是仙官。
四方月旦南垣重,一疏霜飛北路寒。
臺上鳳凰人并美,關前龍虎氣猶盤。
舊游曾倚雙梧樹,難比玄都觀里看。
高人學舍無官事,
依舊幽棲坐碧山。
永日讀書云閣靜,
新晴開戶蘚花斑。
李膺未仕多推引,
蔣詡何人數往還。
桃竹詩筒勞枉贈,
丹厓瓊樹迥難攀。
春晚饒芳景,
官閒得細看。
隔窗黃鳥并,
開卷壁魚乾。
過雨蒼苔濕,
迎風翠竹寒。
發華搔更短,
斗酒自相寬。
鶯脰銀魚細似絲
紫須秋蟹飽霜時
鱸魚肉緊堪為臘
絕勝吳淞人不知
明滅漁燈出亂流,
依稀戍鼓傍行舟。
客程尚隔三千里,
歸夢先逾十二樓。
阮籍東園飛藿滿,
羅含西舍暮云愁。
不知射策成何事,
長使高堂寄遠愁。
執手與歡別,
欲去情不忍。
馀光照已藩,
坐見離日盡。
落托劉郎作帝歸,
樽前感慨大風詩。
淮陰反接英彭族,
更欲多求猛士為。
黃州城西子所家,春來楊柳滿汀沙。
幾時載酒出東郭,到處看山行小車。
解拄仙人九節杖,去覓安期五色瓜。
云中華蓋可攬結,遲子歸來餐夕霞。
病多慵引架書看,雙袖龍鐘淚不干。
世態炎涼隨節序,人情反覆似波瀾。
溪風送雨過秋寺,山鳥將雛傍藥欄。
同學少年多不賤,獨將衰鬢客秦關。
人生萬幻一氂輕,
須筑銅駝萬里城。
莫道斜陽光不遠,
斷霞收盡十分明。
陰陽爻象此為宗,
殺活機頭看變通。
玉女退身功后位,
木人引步異中同。
一塵不受能虛廓,
萬像無遺卻混融。
借得因緣成現用,
玲瓏八面盡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