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野望
秋云來不斷,野色浩無窮。
興逸煩襟外,詩成醉眼中。
懷鄉看宿鳥,轉物悟飛蓬。
何日江南去,新鱸鲙筯紅。
秋云來不斷,野色浩無窮。
興逸煩襟外,詩成醉眼中。
懷鄉看宿鳥,轉物悟飛蓬。
何日江南去,新鱸鲙筯紅。
秋天的云朵不斷飄來,野外景色廣闊無邊。興致超脫于煩惱之外,醉眼朦朧中寫成了詩篇。懷念家鄉看著歸巢的鳥兒,感嘆事物變化領悟自己如飛蓬般漂泊。什么時候能前往江南,品嘗那鮮美的鱸魚,讓筷子都染上紅色。
煩襟:煩惱的心懷。
轉物:指事物的變化。
飛蓬:蓬草秋后枯萎,隨風飄飛,常用來比喻游子。
鱸鲙:鱸魚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表達的懷鄉之情和對江南的向往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漂泊異鄉的狀態,在秋天的野外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中人樂寂靜,
下士好威儀。
菩薩心無礙,
同凡凡不知。
佛是無相體,
何須有相持。
但令心了事,
遮莫外人疑。
如人渴飲水,
冷暖心自知。
官屈須推命,時危莫厭貧。
城樓近江水,潮退看垂輪。
(《千唐志齋藏志》九八三頁崔恕撰《唐故登仕郎常州司士參軍襲武城縣開國伯崔府君墓志銘》引。此則承陶先生告知。)
泓然一缶水,
下與?堂接。
青菰八九枝,
圓荷四五葉。
動搖香風至,
顧盼野心愜。
行可采芙蓉,
長江詎云涉。
慚愧好舌根,
常開大道門。
世間三有事,
實是不能論。
相逢唯說道,
更莫敍寒溫。
了知世相假,
俗理也徒煩。
地儉朝陽滿,天邊宿霧收。
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
北闕馳心極,南圖尚旅游。
登臨思不已,何處得銷愁?
十方同一等,此是真如寺。
里有無量壽,本來無名字。
凡夫不入理,心緣世上事。
乞錢買瓦木,蓋他虛空地。
卻被六賊驅,背卻真如智。
終日受艱辛,妄想圖名利。
如此學道人,累劫終不至。
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
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
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
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數行心因鯉魚傳,
輕放金鉤繡帳懸。
不是嬌慵貪晝臥,
眾中無處看花牋。
菱歌清唱棹舟回,
樹里南湖似鑒開。
平障煙浮低落日,
出溪路細長新苔。
居民地僻常無事,
太守官閑好獨來。
猶憶長安論詩句,
至今惆悵獨書臺。
豺狼暴宮闕,
拔涂凌丹墀。
花木久不芳,
群兇亦自疑。
既為皇帝枯,
亦為皇帝滋。
艸木尚多感,
報恩須及時。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自惺。
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
知境渾非體,尋珠不定形。
悟即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測,居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出杳冥。
本剛非鍛煉,元凈莫澄停。
盤泊逾朝日,玲瓏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濁還清。
鑒照崆峒寂,牢籠法界明。
剉凡功不滅,超圣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王口自傾。
護鵝人卻活,黃雀義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漫,三際等空平。
演教非為教,聞名不認名。
兩邊俱不立,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指,歸家罷問程。
識心豈測佛,何佛更堪成。
塵六門前喚,無情呼不入。二彼總空空,自然唇不濕。
從此絕因緣,葛五隨緣出。惟有空寂舍,圓八同金七。
古貌滿堂塵暗色,
新華落地鳥繁聲。
經行觀禮自心感,
一雨僧人不顯名。
寥落山榴深映葉,
紅霞淺帶碧霄云。
曲塵枝下年年見,
別似衣裳不似裙。
將尋[煉](練)(從《緯略》卷十改,《剡溪》卷六作“煉”)藥井,更逐賣樵風。(允初。《剡溪》誤作“凡初”)
刻石秦(《剡溪》作“泰”)山上,探書禹穴中。(呂渭)
溪邊尋五老,橋上覓雙童。(嚴維)
梅市西陵近,蘭亭上道通。(謝良弼)
雷門驚鶴去,射的驗年豐。(賈肅)
古寺思王令,孤潭憶謝公。(鄭槩)
帆開巖上石,劍出浦間銅。(庾骙)
興里還尋戴,東山更向東。(裴晃。《歷代詩話》本《韻語陽秋》卷五引作“裴勉”,《類編》本作“裴冕”,均誤。影宋本《韻語陽秋》及《剡錄》均作“裴晃”,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