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法濟寺 其一
俯檻微歌猛虎行,暮樓鐘鐡又錚錚。
好將石劍磨三伏,自有巴猿報五更。
種竹養茶家計薄,依山臨水國風清。
張王左道曹劉戰,秖此祇園不識兵。
俯檻微歌猛虎行,暮樓鐘鐡又錚錚。
好將石劍磨三伏,自有巴猿報五更。
種竹養茶家計薄,依山臨水國風清。
張王左道曹劉戰,秖此祇園不識兵。
靠著欄桿輕聲吟唱《猛虎行》,傍晚樓閣上的鐘又錚錚作響。正好在三伏天磨礪石劍,自然會有巴地的猿猴在五更報曉。種竹養茶維持著微薄的生計,依傍山水感受著清新的國風。張角、王朗等邪道與曹操、劉備的爭戰,只有這佛寺不知戰爭為何物。
《猛虎行》:古樂府舊題。
鐘鐡:即鐘,“鐡”同“鐵”。
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巴猿:巴地的猿猴,常象征哀愁。
家計薄:指生活清苦,生計微薄。
國風清:指民風淳樸。
張王左道:張角、王朗等利用邪道蠱惑人心。
曹劉:指曹操和劉備。
祇園:即祇樹給孤獨園,此處代指佛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戰亂頻繁的時期,詩人可能在游覽法濟寺時,感受到寺廟的寧靜與世俗的紛爭形成鮮明對比,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戰爭的厭惡。其特點是將世俗與佛門進行對比,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考。
世人尚松柏,郁郁眾所奇。
斯人有深意,散木寧自期。
顧茲枝葉茂,感彼雨露滋。
淹留枳棘聚,棄置空山垂。
工師弗我顧,梁棟匪我思。
寂寂青山下,日暮涼風吹。
所以古君子,謙守常自持。
瑕丘祚邑,子期是為。
親訓有日,廣業于時。
四教允隆,五常以持。
比肩俊杰,聞望斯垂。
清廚香積,敲冰作筍,呵凍試金橙。
惆悵尊前,有誰顧曲,銀字不成笙。
風窺牖更搴帷問,少坐到三更。
不是陽關,浥塵飛雨,雪滑只愁行。
松竹青青耐歲寒,長隨初度喜相看。
操同一節冰霜勁,身直三朝柱石安。
顧問正資持從橐,佚閑堅乞領祠官。
扶危筋力知尤健,肯向風濤袖手觀。
欲上春陽步履蹣,道中積雨未全乾。
慳開青眼憐初柳,寧向白煙分嫩寒。
山寺堂堂僧磬絕,魚波蠢蠢水禽歡。
人間氣象新更迭,一半生機一半殘。
吾無佐世才,時俗所不量。歸我北山阿,逍遙以倡佯。
同氣自相求,虎嘯谷風涼。惟予與嵇生,未面分好章。
古人美傾蓋,方此何不臧。援箏執鳴琴,攜手游空房。
棲遲衡門下,何愿于姬姜。予心好永年,年永懷樂康。
我友不斯卒,改計適他方。嚴車感發日,翻然將高翔。
離別在旦夕,惆悵以增傷。風人重離別,行道猶遲遲。
宋玉哀登山,臨水送將歸。伊此往昔事,言之以增悲。
嘆我與嵇生,倏忽將永離。俯察淵魚游,仰觀雙鳥飛。
厲翼太清中,徘徊于丹池。欽哉得其所,令我心獨違。
言別在斯須,惄焉如朝饑。離別自古有,人非比目魚。
君子不懷土,豈更得安居。四海皆兄弟,何患無彼姝。
嚴穴隱傳說,空谷納白駒。方各以類聚,物亦以群殊。
所在有智賢,何憂不此如。所貴身名存,功烈在簡書。
歲時易過歷,日月忽其除。勖哉乎嵇生,敬德在慎軀。
大地為囹圄,鞫勘佛與祖。
款案猶未圓,棒喝如雷雨。
平白累山僧,有屈無雪處。
有雪處,楖?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
隱約山藏霧,砰訇地起雷。黑風吹海立,白雨過江來。齊樂正應爾,沛兒安在哉。雄雌誰與辨,試上楚王臺。
岸上蘆搖首,門前柳折腰。千年已陳跡,四海又驚飆。宿翳何當凈,高風幸未遙。柴桑那可見,身世且漂搖。
病廢尋幽豈興闌,招邀回我以花殘。
欲醫俗眼惟春色,為趁游蹤冒曉寒。
野岸秾華偏攪恨,禪房凄寂亦留歡。
遲回莫問巖城漏,立馬猶傾酒盞寬。
夢筆異文通,
詩篇總自工。
長哦三伏里,
句句是清風。
偶裁紅豆便盈枝,仗汝紗籠壁上詞。
一水盈盈無奈遠,雙鱗片片都成辭。
曾因姊妹吟桃葉,若為芳菲惜柳枝。
多謝司勛能薄幸,幾回惆悵欲歸時。
南渡衣冠夢一場,空山信國有祠堂。
五坡氣象留磅礴,片石須眉自老蒼。
野父猶談名相業,村娘尚帶內家妝。
賊來報道公方飯,匕箸驚時趙肉亡!
半夜煙飛殺氣橫,
水軍攻破九江城。
天子垂衣正南面,
殊方逆賊敢稱兵。
西風吹破寺,泥佛坐何年。
一雁起庭際,數聲空唳天。
遠書誰可寄,飽食我方眠。
禪律渾忘卻,安能效磨磚。
客從江湖來,風水畏難測。
行行汳渠上,牽挽意不適。
驚湍卷前灣,怒浪潛亂石。
至柔動必剛,況使相推激。
隨波嘆異心,枉道復退尺。
顧思掛高帆,勇往逾箭射。
行險何足憂,萬事亦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