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吳子友見寄昔與子友同書局以此韻往來人各十二篇今子友仍用元韻遂復次之各十三篇矣
憶昔榱題雜梁棟,懷璧握珠容抱甕。
大宛天馬本不羈,??耳轅駒援就控。
撈蝦摸蟹力易盡,搏虎擒蛟殺方痛。
君時正射晁董策,直把黃金變鉛汞。
顧我衰遲特相子,許我過比儀韶鳳。
回頭已數六端午,幾向夢中自占夢。
邇來欲述陷膚語,豈謂書詞情愈重。
瑯瑯楚虞奏未缺,杳杳燕鴻目頻送。
壯君已赴宣室召,老來未棄蟭螟動。
詩成新月半侵簾,更聽樓頭角初弄。
憶昔榱題雜梁棟,懷璧握珠容抱甕。
大宛天馬本不羈,??耳轅駒援就控。
撈蝦摸蟹力易盡,搏虎擒蛟殺方痛。
君時正射晁董策,直把黃金變鉛汞。
顧我衰遲特相子,許我過比儀韶鳳。
回頭已數六端午,幾向夢中自占夢。
邇來欲述陷膚語,豈謂書詞情愈重。
瑯瑯楚虞奏未缺,杳杳燕鴻目頻送。
壯君已赴宣室召,老來未棄蟭螟動。
詩成新月半侵簾,更聽樓頭角初弄。
回憶過去我們在書局共事,屋檐下梁棟交錯,你我雖才華出眾卻能包容平凡。大宛的天馬本不受約束,而被駕馭的小馬卻需牽引控制。撈蝦摸蟹的力氣容易耗盡,搏虎擒蛟需下狠力才會痛徹。那時你正像晁錯、董仲舒般應試,能把黃金化為鉛汞般點石成金。你看我衰老遲緩卻特別看重我,贊許我可比儀鳳、韶樂般珍貴。轉眼已過六個端午,多次在夢中自占夢境。近來我想寫些深切的話語,沒想到你書信中的情感更重。你如楚地雅樂般的詩章瑯瑯未絕,我如望燕鴻般頻頻目送。欣喜你已赴宣室被召見,我雖年老仍未放棄微小的行動。詩寫成時新月半照簾幕,又聽到樓頭號角初響。
榱(cuī)題:屋檐的椽頭,代指房屋。
懷璧握珠:比喻懷才,出自《論語》“懷其寶”之意。
抱甕:典出《莊子·天地》,指安于拙樸的生活,此處指包容平凡。
大宛天馬:漢代西域大宛國的良馬,喻指才華出眾之人。
??(qiā)耳轅駒:被駕馭的小馬,喻受約束者。
晁董策:漢代晁錯、董仲舒的對策,代指科舉策論。
宣室召:典出《史記·賈誼傳》,指被皇帝召見,喻受重用。
蟭(jiāo)螟:微小昆蟲,此處自謙微小之舉。
角初弄:號角初響,指夜晚時分。
此詩為詩人回應友人吳子友的寄詩之作。二人曾同處書局,此前以同一韻腳唱和,各成十二篇;此次吳子友仍用原韻,詩人遂再和一首,故題中云“各十三篇矣”。創作時間當在二人晚年或任職后期,詩中“衰遲”“老來”等詞可見歲月痕跡。
全詩以唱和為線索,回憶書局舊誼,贊賞友人才華,感慨歲月流轉,既體現文人雅集的唱和傳統,又傳遞了深厚情誼。用典自然,結構清晰,情感真摯,是宋代文人交游詩的典型之作。
別來才幾時,風花已飄瞥。
柳葉高于城,柳絮飛如雪。
水色定處濃,嵐煙遠還滅。
客去鳥聲喧,空齋獨幽絕。
橋上山萬重,
橋下水千里。
惟有白鷺鷥,
見我常來此。
廢郭夾清瀨,孤墟生遠煙。
沙晴雙鷺下,花暖一牛眠。
微雨近寒食,東風似去年。
客程方鹿鹿,空對好春研。
蕎麥花開如雪鋪,
新霜寒早半欲枯。
故山今年熟此否,
讀書夜饑需餅爐。
水南殘鐘水北清,
浮云斷處玉鉤明。
持杯欲飲還看帽,
十里春江如鏡平。
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
但印香嚴本寂,不必叢林遍參。
我讀蔚宗香傳,文章不減二班。
誤以甲為淺俗,卻知麝要防閑。
白鶴峰頭昔別君
音書十載兩無聞
知交秋仲來南海
一道君名頰盡芬
溪澗冰來懶灌園
殘編讀罷閉柴門
文章蓋世曾推仰
卻喜南人得殿元
相逢閒憶旅金閶
白發慚余老楚狂
得意雁書應莫惜
北田路不過衡陽
終結同松竹般榮,
友結寒天喜笑迎。
莫道交情甘冷淡,
平生知己素心盟。
搜奇直上郁岧峣
何異巢居落木標
星竇幾灣開石屋
雷壇半壁駕飛橋
到來便覺塵心盡
坐久全令暑氣消
一自掛冠甘遁后
旁人誤作楚魂招
無限故人懷,住荒溪、漁市晚來天氣。赤手散千金,歸來早、快意藥爐風細。豪游舊夢,鳳凰樓側花驄系。徒識祖生,鞭尚在、博得幾番清涕。
新晴欲買輕舟,啟書幃研北,苔香滿砌。長負酒家錢,詩喉渴、同對隔墻螺髻。關愁不小,劫灰身世誰根蒂。也知青雪催春近,別后荊扉深閉。
路隔仙源不可尋,
紫墻霜戟夜沉沉。
緘情謾托傳書雁,
換笑空馀取酒金。
翡翠巢成珠樹密,
驪龍睡起玉淵深。
新知自樂生離苦,
年少情多豈易禁。
重整登高屐。群玉峰頭,萬里秋無極。遠山青欲滴。新雁過、縹緲孤云天北。煙入小橋低,水痕退、寒流澄碧。對佳辰,驚心客里,鬢絲堪摘。
風流晉宋諸賢,騎臺龍山,俯仰皆陳跡。憑闌看落日。嗟往事、唯有黃花如昔。醉袖舞西風,任教笑、參差鳧舄。但回首、東籬久負,有誰知得。
登高四望山煙碧
獨立一年池柳黃
古人為客竟白首
今我寄書非故鄉
曹公鼓吏能作賦
孫權釣臺堪舉觴
生平壯心苦未已
記室寂寞西風涼
霞光一片花如錦。蘭閨獨坐香醪飲。連日興闌珊。蕉窗畫牡丹。
茶香燈下品。睡后還欹枕。驚破夢惺忪。遙天歸暮鴻。
碣石四百島,渡海起泰岱。走峰盡濟南,龍種猶存在。揭揭華不注,離離點蒼黛。翠巘巉天半,單椒無連帶。虎牙獨雄立,巨石奮靈怪。鵲山桉前橫,萼藥鞍后拜。群山次第朝,黃河曲擁戴。名泉七十二,眾流會灌溉。明湖匯濟濼,歸極環下界。清河繞黃臺,紆折入河內。鵲湖懷家洼,千里水朝外。山水有拱抱,卜宅此為最。我儀地形佳,冠行省都會。昔人昧形勢,河水夾反背。宜移新濟南,華山下作繪。大開數馳道,公館聚冠蓋。山上掇亭臺,夾道直松檜。學舍先移筑,侁侁胄子戒。游徼警長途,車馬分馳載。居行游皆來,盛會于此賽。人皆美樂土,十年繁茂對。今日攀巉崖,犖確我仆憊。它時成大邑,四顧意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