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荔支二首 其一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傍。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丞相祠堂下,將軍大樹傍。
炎云駢火實,瑞露酌天漿。
爛紫垂先熟,高紅掛遠揚。
分甘遍鈴下,也到黑衣郎。
在丞相祠堂之下,將軍大樹之旁。炎熱似火的云霞簇擁著荔枝,帶著祥瑞的露水好似瓊漿玉液。熟透的荔枝呈現出深紫色垂掛著,高處鮮紅的果實高高掛起格外顯眼。將甘甜的荔枝分給身邊的下屬,連黑衣的小吏也能品嘗到。
丞相祠堂:一般指祭祀諸葛亮的祠堂。
將軍大樹:東漢馮異被稱為“大樹將軍”,此處可能借指有將軍威望之人的大樹。
炎云:形容荔枝顏色如炎熱的云霞。
火實:指荔枝,荔枝顏色紅似火。
瑞露:祥瑞的露水,這里形容荔枝的汁水。
天漿:指天上的瓊漿玉液,形容荔枝汁的美味。
爛紫:指熟透呈深紫色的荔枝。
高紅:指高處鮮紅的荔枝。
分甘:分食甜美之物,這里指分荔枝。
鈴下:指將帥的隨從。
黑衣郎:指地位較低的小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蘇軾一生多次被貶,在南方多地任職,期間品嘗到荔枝等南方水果。此詩可能是他在南方某地,看到荔枝成熟,有感而發創作,展現了當地生活場景和他隨遇而安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荔枝成熟景象及分享荔枝的情景。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生動。它展現了蘇軾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在蘇軾豐富的詩詞創作中增添了生活情趣的一筆。
幾許歡心幾許愁,好看野老兩眉頭。
家風平貼清如鏡,水瘦山空一樣秋。
手段通變,身心自由,不怕風濤雪擁舟。
海上三山頹一掣,六鼇連落上金鉤。
華岳連天秀,黃河輥底流。
蔥路桃溪浩莽春,彤甍栱桷曜芳晨。
衣如方士客閑劇,園號儀同勢絕倫。
梓幄桂旗端解賦,橘藩筿塢孰為鄰。
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輔主人。
瘦削而黃,慣窮不忙。
閑情許淡,默味能長。
靈犀之通一點暈,老蚌之蘊千年光。
而今到處相隨去,頭頭的的露堂堂。
進賢嘩玉青云侶,十二陽秋閟城府。
飛鳴眾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誠李苦。
肅然注仰耋浮圖,珍重誰家木居士。
袖章陳列有倫敘,終更右移聊改步。
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論古。
丹青簡素寫真行,茗醞鲞腒頻草具。
俸清不足賑貧交,雨潦涉旬魚躍釜。
時書檄尾文昌臺,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賢浩歌金馬門,或亦簞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兩端竭,志愿不應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遙返民畝。
大道安知利與榮,唐彬何人高此舉。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
不落不昧商量也,依前撞入葛藤窠。
阿呵呵,會也么。
若是你灑灑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
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其間唱哩啰。
句里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
也須是到個時節,始得色轉不見身。功亡不知位。
絕憐大匠一斲泥,不犯祖師三尺鼻。
兒孫去后阿誰共守清貧,臣庶退時獨自難稱尊貴。
未應牢杜敬通關,寄傲足怡元亮顏。
冗齪凡庸何異目,粗疏潦倒幸投閑。
平生那識賈三倍,晚節猶窺道一斑。
調燮裁成真大治,茂弘先進實非孱。
入手新詩奪化機,一天星斗夜無輝。
想君佳思真泉涌,索我強辭似箭飛。
平昔端為覆醬用,臨時那得錦囊歸。
不如且遣長須去,兀坐冥搜更下帷。
只個家風,八面玲瓏。
斗柄橫而河淡,夢鶴起而巢空。
功中退步就位,位里移身借功。
靈靈了了處同中有異,湛湛澄澄處異中有同。
隨宜也機輪宛轉,妙應也關捩虛通。
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
經行及坐臥,常在于其中。
舉家食肉跡雖陳,端有寒儒繼后塵。
杜老長镵聊卒歲,顏生陋巷不逢辰。
啖氈竊喜全高節,食肉從來鄙要津。
捫腹祇應多愧負,天教吾黨合清貧。
岷江浮萬里,吳嶠駐彌年。
笑理歸艎去,牢愁失眼前。
德門桑梓盛,佳郡鹡鸰聯。
委寄參羊陸,宜知備敵先。
風規王邸韻,筮醮相夫賓。
逐子大家懿,弄孫東第新。
百能知肖嗣,八十又三春。
磬石無虛勒,笄珈不復晨。
曼殊問疾老毗耶,不二門開看作家。
珉表粹中誰賞鑒,忘前失后莫咨嗟。
區區抱璞兮楚庭臏士,璨璨報珠兮隋城斷蛇。
休點破,絕疵瑕,俗氣渾無卻較些。
心月孤圓,義天洞曉。
照中之虛,虛中之照。
不萌枝上鳥初惺,無影樹頭春不老。
垢衣權掛類中來,出門信手拈來草。
力世佛宗,心傳我公。一拳活計,一喝家風。
影草呈機也三圣卻瞎,精金出冶也百丈還聾。
綽綽有裕,恢恢而隆。
阿難迦葉之多聞抖擻,目連鹙子之智慧神通。
真得不借之應,大同不宰之功。
百川曲折兮自然到海,萬象森羅兮不可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