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一五四
句里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
也須是到個時節,始得色轉不見身。功亡不知位。
絕憐大匠一斲泥,不犯祖師三尺鼻。
兒孫去后阿誰共守清貧,臣庶退時獨自難稱尊貴。
句里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
也須是到個時節,始得色轉不見身。功亡不知位。
絕憐大匠一斲泥,不犯祖師三尺鼻。
兒孫去后阿誰共守清貧,臣庶退時獨自難稱尊貴。
在語句里明白宗旨較為容易,在宗旨中辨別精準就困難了。也必須到了某個時候,才能達到色相轉變而不見自身的境界。功德消亡而不知所處的地位。真憐惜技藝高超的工匠砍削泥土,不觸犯祖師的規矩。兒孫離去后誰來一起守著清貧,臣子和百姓退下時獨自難以稱得上尊貴。
明宗:明白宗旨。
辨的:辨別精準。
色轉:色相轉變。
功亡:功德消亡。
大匠一斲泥:比喻技藝高超的人進行創作,斲,砍削。
不犯祖師三尺鼻:不觸犯祖師的規矩。
此詩為佛教偈頌,作者可能是一位僧人。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確切考證。當時佛教發展,僧人常以偈頌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作者或許在修行過程中,對佛法的領悟、對傳承和人事有了深刻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偈頌主旨圍繞佛法修行和人事感悟。其突出特點是將修行的道理與生活中的人事相結合,以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在佛教文學史上,它是僧人表達禪理的一種體現,有助于后人了解當時佛教修行者的思想和感悟。
今年花比往年稀
老圃東籬處處非
佳種摧殘能有幾
臨風回首獨歔欷
豆蔻梢頭,鴛鴦帳里,揚州一夢初驚。憶當時相見,雙眼偏明。南浦綠波,西城楊柳,痛悔多情。望征鞍不見,況是并州,自古高城。
幾多映月憑肩私語,傍花和淚深盟。爭信道、三年虛負,一事無成。瑤佩空傳好好,秦箏聞說瓊瓊。此心在了,半邊明鏡,終遇今生。
九月風光雖已暮,
中州景物未全衰。
眼觀秋色千萬里,
手把黃花三兩枝。
美酒易消閑歲月,
青銅休照老容儀。
若言必使他人信,
瀝盡丹誠誰肯知。
御池秋水碧潾潾
萬樹迎風擁翠塵
驀地天香來水面
此身應是月中人
縠紋幾頃。合付漁蓑領。屋水貼,闌波打。地驚洲渚壯,汊認江湖迥。盤柳轉,高高亭子金山頂。
鎮日湘簾靜。冷興無任省。山水窟,神仙境。誰濺蓮羽扇,風逐瓜皮艇。人過處,凝眸只道荷花影。
帝闕浮云萬里開,春風繁雪霽燕臺。孤臣敢為微身計,圣主終憐天下才。夏勝傳經應自信,范滂攬轡欲誰裁。古來麟鳳無羈紲,寄語虞人莫浪猜。
少日論兵堪棄繻,中年守郡竟投符。玉關人老無徵節,銅柱功成有謗珠。夢遠江湖心獨苦,身辭羅罻道何拘。冥冥花月金牛夜,好理殘墟種白榆。
山川思玩眺,一葉泛蘭舟。夏去又稱夏,秋來未即秋。高人深石室,太守問田疇。欲到招提岸,韓江濯足流。
二妙貪名剎,迎秋選勝游。萬流環赤海,一柱控瀛州。玉露惟伸掌,金輪在舉頭。凝眸千里外,天地一虛舟。
挽舟依負郭,一醉解千愁。擁膝形骸合,論心臭味投。夢兮山北斗,覺矣日東頭。
為憶當年興,續詩紀舊游。
唱到陽關,暗魂銷、數聲殘笛。最難忘、故園風景,明湖山色。芳草年年隨意綠,垂楊處處傷心碧。算多情、潭水與桃花,深千尺。
繁華境,常相憶。笙歌夢,空陳跡。悵踏青人杳,翠鈿難覓。燕子歸來應寂寞,杜鵑別后無消息。惜匆匆、渡口掛輕帆,蘭橈急。
風前月放玉杯圓
雨后云拖翠縷纖
月要鐘山全體現
云師只肯露微尖
人世關情惟聚散,
宦途無復計浮沉。
投杼此日來讒口,
嘗膽何時白苦心。
風浪撼天終有定,
重云蔽日豈長陰。
廿年交誼類陳厚,
分手江頭思不禁。
三朝欽母訓,
四海被仁風。
倉卒垂簾政,
艱難取日功。
仙游暌懿范,
孝慕慘皇衷。
寢隧休華飾,
靈輀必返嵩。
石蘚河梁女蘿碧,
生小深閨苦離別。
柳絲搖曳不可攀,
忽忽行期又今夕。
中堂夜飲杯何遲,
裙屐少年各贈詩。
一詩一疊更一轉,
更轉更闌人不管。
送郎郎醉不得醒,
喚郎郎睡不肯應。
籠燈舟子促郎發,
背立窗下雞齊鳴。
鐘阿躡屩如何點,藤笈藏經憶沈郎。平世豈無真隱士,深山猶有舊書堂。肯將著作隨時俗,獨向風塵老醉鄉。白發黃冠仍健在,幾時相訪綠蘿莊。
角里先生讀道經,終年習靜舊巖扃。天浮空翠水陂綠,門對寒光風嶂青。蓬戶獨留求仲徑,野人多識子云亭。筦山蘿薜遙相憶,春雨濛濛搖洞庭。
昨見滿園豐,今朝盡禿叢。花枯疑帶雪,葉老那禁風。送酒羞陶令,登臺惱杜公。何當逢泰運,苗秀日菁蔥。
為愛籬邊菊,霜飛獨立時。柱殘猶戀蒂,香剩不沾枝。孤韻馀蟾影,貞□有晚□。□身荒徑側,潛養待春滋。
停軺畿輔正搜才,
桃李千蹊是舊栽。
玉尺罷量閒作字,
幾人法曲共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