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百零五首 其九三
幾許歡心幾許愁,好看野老兩眉頭。
家風平貼清如鏡,水瘦山空一樣秋。
手段通變,身心自由,不怕風濤雪擁舟。
海上三山頹一掣,六鼇連落上金鉤。
華岳連天秀,黃河輥底流。
幾許歡心幾許愁,好看野老兩眉頭。
家風平貼清如鏡,水瘦山空一樣秋。
手段通變,身心自由,不怕風濤雪擁舟。
海上三山頹一掣,六鼇連落上金鉤。
華岳連天秀,黃河輥底流。
有多少歡心就有多少憂愁,看看那山野老人的雙眉就知道了。家風平穩清凈如鏡,山水蕭瑟呈現出一樣的秋景。手段靈活多變,身心自由自在,不怕風濤和大雪圍困船只。海上的三座仙山被輕輕一拉就崩塌,六只巨鰲接連被釣上金鉤。華山與天相連秀麗無比,黃河在谷底滾滾奔流。
幾許:多少。
野老:村野老人。
家風:這里可理解為一種生活狀態或風格。
平貼:平穩、安定。
水瘦山空:形容秋天山水蕭瑟的景象。
手段通變:指做事方法靈活多變。
海上三山:傳說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掣:拉。
六鼇:傳說中馱著海上仙山的巨鰲。
華岳:華山。
輥底流:在谷底滾滾流淌。
此偈頌作者為宋代釋正覺,他是曹洞宗僧人。這類偈頌多是為宣揚佛法、表達禪理而作。創作時可能是在寺院修行過程中,以詩偈形式傳達對生活、修行的感悟。
主旨是傳達一種超脫的禪意,突出面對世事能靈活應變、身心自由的境界。語言和意象獨特,在禪詩中有一定代表性,展現了宋代禪詩的特色。
一番寒雨洗秋清,執手相看各淚零。奉旨填詞何足羨,勾闌賞鑒勝朝廷。
一天情緒。遇著西風吹作雨。雨雨風風。聽到黎明耳也聾。好事休說。好月易圓行復缺。猛些回頭。各散芳筵各自愁。
巨石引飛梁,奔泉瀉纖縞。行攀石上藤,坐聽林間鳥。茲游既物外,此地即天表。曠然脫塵囂,率爾慕輕矯。道逢餐霞人,邂逅愜幽討。絕糧三十年,顏色長美好。云此巖上芝,可得終歲飽。盛談山中趣,似欲容吾老。平生苦因循,學道真不早。憂患日煎熬,精神歲消槁。況為官拘攣,而與事纏繞。悲歡相乘除,失多殊得少。君言會可思,待我婚嫁了。
“小樓昨夜又東風,”國破家亡詞轉工。轉眼宣和歸寂寞,燕山亭子泣殘紅。
滿城風雨重陽近,白了蘆花。蒼了蒹葭。孤負年華與歲華。窮愁肯向人前訴,出也無車。歸也無家。撒手懸崖計又差。
前有魯仲連,后有李謫仙。前有李謫仙,后有屈翁山。長河斬不斷,歷史勢亦然。當其遇險阻,激浪欲滔天。翁山曠代人,高躅繼前賢。弓刀赴國難,血淚寫民艱。爾來三百載,精爽在人間。中華今啟運,嶺海換新顏。同游懷遺烈,聯袂拜遺阡。當時民族恨,一笑付云煙。
燈花墜落寒風驟。消受秋愁彀。回思往事百傷憐。心似轆轤上下轉床前。夜來更漏敲殘未。和夢和衣睡。欲隨明月過東墻。身子憐他依舊戀空房。
詞源江海浩奔忙,句法風騷森出入。
披衣振策下樓臺,消受秋光又一回。過雨繁花紅照眼,迎陽嫩草綠盈階。讀書報國心仍在,種樹成林志不灰。昨夜重尋孔顏樂,星隨杖履月隨杯。
隴首秋云飛作雨。打得人心怖。才過了中秋,又過重陽,悔把佳期誤。年年花下閉門住。啼血化為樹。銀漢隔紅墻,詩句題將,知流到何處。
古來此景嘆經歲,今夜誰家不倚樓。
關河一帶玄黃色。正爭戰,龍蛇激。夜氣冥冥天叵測。人民城郭,大江南北。萬種空陳跡。頭顱尚保將三十。豎子成名幾千百。恨事如天誰與白。君為儂舞,儂為君泣。迢遞風煙隔。
辛勤澆溉,澆出花如海。摘取一枝紅可愛,讓與澆花人戴。花農搖手頻辭:“同心愛護花枝,待得繁花過后,滿園玉潤珠輝。”
無正文。
一夜傾盆雨。夢回時、天驚石破,恍聞天語。煉獄沉沉妖焰息,火鳳騰霄飛去,看雙翼摶風攪霧。彩練橫空霞散綺,是嘔心吐出回天句。長爪輩,何須數。謝池草色曾同賦。問當年雷灣雪浪,聯吟記否?出塞哀歌刪不盡,又聽山陽哀曲,空懷想浣溪花樹。聞道錦江春色好,想吟魂長繞巴東路,孤山鶴,休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