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二首 其二
秋晚陟浮丘,西臨古渡頭。
鐘聲沉斷岸,橋影散中流。
雪讓蘆花密,云排稻穗稠。
乾坤均帝力,草木豈能酬。
秋晚陟浮丘,西臨古渡頭。
鐘聲沉斷岸,橋影散中流。
雪讓蘆花密,云排稻穗稠。
乾坤均帝力,草木豈能酬。
秋末登上浮丘山,向西來到古老的渡口。鐘聲在斷岸處漸漸消散,橋的影子在水流中散開。雪比不上蘆花濃密,云朵好似排列著的稠密稻穗。天地萬物都受帝王恩澤,草木又怎能報答這份恩情。
陟(zhì):登、升。
浮丘:山名。
沉:消失、消散。
斷岸:江邊絕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秋末時節游覽黃山周邊,看到美麗的秋景,有感于自然的恩賜和帝王的統治,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自然和帝王的感恩。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表達。
卷地朔風陣陣,過江征雁行行。底事勞勞無定蹤,只緣辛苦隨陽。清夜月明人靜,殘星幾點微茫。
毛羽誰憐豐滿,書空枉費文章。嘹唳一聲愁欲絕,蘆花兩岸飛霜。玉笛小樓吹罷,碧天萬里何長。
半傷國難半家仇,似此遭逢一哭休。
老去將軍尤好亂,新來天子亦無愁。
園荒水繪草空綠,黨散東林碑尚留。
豈竟清狂甘絕俗,河山終古嫉名流。
天風匹馬向西湖,明月千家醉白榆。莫上釣臺聽夜笛,霜華吹破客星孤。
赤城霞起是天臺,明月簫聲落早梅。昔日胡麻君莫問,桃花不放石門開。
秋云鳴佩入金華,綠眼仙人掃落花。無數石羊餐古雪,知君已到赤松家。
雁蕩千峰插斗墟,彩云終夜護丹書。月華萬片寒相逐,拾得天人白玉裾。
雨后滄波泯泯流
樵夫歸去有漁舟
江郎縮地能如此
何必雙溪疊嶂游
雨絲煙縷將愁織。淚珠成串鮫綃濕。春也不知情。花飛入錦屏。
酒醒聞杜宇。獨立渾無主。幾曲碧闌干。一鉤羅襪寒。
秋色西陵滿綠蕪,
繁弦急管彊歡娛。
長舒羅袖不成舞,
卻向風前承淚珠。
清遠湖山佳麗人。
柳邊花下復清晨。
向前猶有幾多春。
祓禊秋千時節近,
管弦歌舞一回新。
未嗔狂客污車茵。
洪山一握征南節,并世孤忠嘆百身。
淮蔡專征誰繼志,山河憑吊各傷神。
多材自古傳三楚,儒將當時更幾人。
寂寞路旁祠廟在,尚聞風雨泣遺民。
厚矣皇恩得謝休
蕭然白發更何求
雨聲中夜生高興
不似官人身外愁
青山何岧峣,下有嘉樹林。高亭晝閑敞,窗戶含層陰。前村夜來雨,石瀨張素琴。好鳥鳴檐間,始知春意深。迥無外物累,嘿處抱沖襟。對此案上書,悠悠千載心。安得謝塵羈,扁舟諧遠尋。
身已與世違,超然景方寂。嘉樹敷層陰,芳苔間行跡。飛淙如練懸,斷厓若天辟。亭亭山上云,齒齒溪中石。豈無同心人,高談共晨夕。檐虛嵐濕衣,窗迥風生席。雅趣良足耽,營營竟何益。
牡丹有綠誠仙品
幻色生香野草中
數朵乍開凝碧玉
黃花應遜碧花叢
薄暖正當挑菜日
輕陰漸變養花天
君王勤政稀游幸
院院相過理管弦
吊古邯鄲策馬經,
沈沈茅舍一燈青。
枕頭懶向先生借,
不是才人夢不靈。
丹山鸑鷟越公兒
孔李通家贈我詩
別后天涯定相憶
儻能江左寄璚枝
去矣云林客,傷哉藝苑豪。百年雙白鬢,萬事一青袍。道自平生拙,名堪此日高。所悲逢圣世,汩沒掩蓬蒿。
文雅從茲盡,榮華亦有休。吾徒還一涕,爾輩自千秋。舊館青山暮,重泉白日幽。惟馀清汶水,長繞墓田流。
十里春風苑,年年出漢關。調空高淥水,俗自薄朱顏。星彩歸天上,玄經播世間。乞銘遺札在,一讀淚潺湲。
浮沉千古事,無力念鴻鈞。陵替存吾道,窮愁竟爾身。馮唐空自老,原憲不知貧。他日山陽路,誰為笛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