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長蘆福禪師
境與人相得,長鯨宅海宮。
香花六時會,心跡萬緣空。
地恐諸天接,江從九澤通。
潮噴寺門冷,霞拂殿簷紅。
暮鴈來淮北,朝帆下浙東。
千重蒼桂霧,萬頃碧蘆風。
衲擁山云暖,缾函水月融。
當年約蓮社,何日謝塵籠。
境與人相得,長鯨宅海宮。
香花六時會,心跡萬緣空。
地恐諸天接,江從九澤通。
潮噴寺門冷,霞拂殿簷紅。
暮鴈來淮北,朝帆下浙東。
千重蒼桂霧,萬頃碧蘆風。
衲擁山云暖,缾函水月融。
當年約蓮社,何日謝塵籠。
環境與人心相互契合,就像長鯨棲息在大海龍宮。寺院里香花在六時匯聚,內心與行跡超脫了萬種塵緣。此地高聳,恐怕與諸天相接,江水從眾多湖澤匯通而來。潮水噴濺,寺門一片清冷,晚霞輕拂,殿檐映得通紅。傍晚大雁從淮北飛來,早晨帆船駛向浙東。千重桂樹籠罩著霧氣,萬頃蘆葦沐浴著清風。僧衣擁著山間暖云,瓶中包容著水中月影。當年曾相約加入蓮社,何時才能擺脫塵世牢籠。
六時: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后夜。
萬緣:指一切因緣。
諸天: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
九澤:眾多湖澤。
衲:僧衣,這里代指僧人。
缾函:指僧人所用的凈瓶。
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創立的佛教結社,以修凈土為宗旨。
塵籠:塵世的束縛。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世俗生活中感到疲憊,向往佛門清凈之地,聽聞長蘆福禪師所在寺院的清幽,由此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禪境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禪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豐富,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探索。
無賴曉鶯驚夢斷,起來殘酒初醒。映窗絲柳裊煙青。翠簾慵卷,約砌杏花零。
一自玉郎游冶去,蓮凋月慘儀形。暮天微雨灑閑庭。手挼裙帶,無語倚云屏。
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
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風流心上物,本為風流出。
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
鶯錦蟬縠馥麝臍,輕裾花草曉煙迷。
???戰金紅掌墜,翠云低。
星靨笑偎霞臉畔,蹙金開襜襯銀泥。
春思半和芳草嫩,碧萋萋。
西風裊裊凌歌扇,秋期正與行云遠。
花葉脫霜紅,流螢殘月中。
蘭閨人在否,千里重樓暮。
翠被已銷香,夢隨寒漏長。
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
小檀霞,繡帶芙蓉帳,金釵芍藥花。
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
柳暗鶯啼處,認郎家。
胸鋪雪,臉分蓮,理繁弦。
纖指飛飜金鳳語,轉嬋娟。
嘈囋如敲玉佩,清泠似滴香泉。
曲罷問郎名個甚,想夫憐。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發,照前池。
搖曳熏香夜,嬋娟對鏡時。
蘂中千點淚,心里萬條絲。
恰似輕盈女,好風姿。
何處,煙雨。隋堤春暮,柳色蔥蘢。
畫橈金縷,翠旗高飐香風,水光融。
青娥殿腳春妝媚,輕云里,綽約司花妓。
江都宮闕,清淮月映迷樓,古今愁。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劒已沈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鶯報簾前暖日紅,玉爐殘麝猶濃。起來閨思尚疎慵,[別]愁春夢,誰解此情悰。
彊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舊歡無處再尋蹤,更堪回顧,屏畫九疑峰。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飜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皇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花冠頻鼓墻頭翼,東方澹白連窗色。
門外早鶯聲,背樓殘月明。
薄寒籠醉態,依舊鉛華在。
握手送人歸,半拖金縷衣。
林花謝了春紅,太悤悤。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飄飖宕渠域,曠望蜀門隈。
水共三巴遠,山隨八陣開。
橋形疑漢接,石勢似煙回。
欲下他鄉淚,猿聲幾處催。
遠山愁黛碧,橫波慢臉明,膩香紅玉茜羅輕。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箏。
鬢動行云影,帬遮點屐聲,嬌羞愛問曲中名。楊柳杏花時節,幾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