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挽歌辭五首 其一
正統千齡接,端朝四紀長。
無為獨高拱,博施極多方。
昔也稱何力,今焉怨彼蒼。
維應傳圣嗣,有以慰民望。
正統千齡接,端朝四紀長。
無為獨高拱,博施極多方。
昔也稱何力,今焉怨彼蒼。
維應傳圣嗣,有以慰民望。
正統延續千年相承接,皇帝臨朝執政四十多年。帝王無為而治高居尊位,廣泛施恩惠及眾多方面。往昔人們都稱皇帝有何神力,如今卻埋怨蒼天帶走了他。只希望能傳位給圣明的子嗣,以此來慰藉百姓的期望。
正統:指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統。
千齡:千年,形容時間長久。
端朝:指皇帝臨朝聽政。
四紀: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即四十八年。
無為:道家的政治主張,指統治者不妄為,任自然發展。高拱:指帝王高居尊位。
博施:廣泛地施與恩惠。
彼蒼:指天。
此詩是為大行皇帝(剛去世的皇帝)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和皇帝信息需結合更多歷史背景確定。一般在皇帝去世后,臣子會作挽歌辭來悼念,表達對皇帝功績的肯定和對其離世的惋惜,同時也對新君有所期許,以穩定民心和維護統治秩序。
這首挽歌辭主旨是悼念大行皇帝,突出其在位時正統統治和廣泛施恩的功績。語言莊重,體現了挽歌辭的體裁特點,在當時有助于營造哀悼氛圍,穩定社會人心。
旅櫂出江湖,漂然跡更孤。
風波數破膽,時事一長吁。
聞說西羌使,猶稽北闕誅。
俗言無上策,且復醉茱萸。
淺局雖難繼大才,谿堂佳致亦添來。
奇花并蔕宜新種,芳樹連柯得舊栽。
良執假途形詠嘆,鄰封為治惜淹徊。
想君醉問歌人處,不向風前酹一杯。
畫船浮震澤,煙水接秋空。
一霎過云雨,滿帆開岸風。
酒旗蓮蕩里,僧剎橘洲中。
何似并州路,塵高馬陰雄。
試往驪山頂上行,朝元孤絕聳崢嶸。
了無樓殿嗟余侈,自見耕桑復太平。
兩后綠苔多滑徑,葉間紅子不知名。
南巔更就丹霞挹,頓覺尫然病骨清。
法座臨軒策俊髦,同君陛見預旌招。
疲駑十駕始千里,孤鶚一飛先九霄。
蘭棹秋風行邐迤,觚棱旭日勢岧峣。
石渠為謝諸時彥,行邁同趨便殿朝。
春光濃簇寶津樓,樓下新波漲鴨頭。
嘉節難逢真上巳,賜筵榮入小瀛洲。
仙園雨過花遺靨,御陌風長絮走球。
禊飲不須辭巨白,清明來日尚歸休。
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見靈。
配干雖有象,作解本無形。
浹物周寰宇,遺功在杳冥。
丹青如可狀,試下葉公庭。
忽悔輕拋云水來,便將鶴去指林齋。
生涯琴劔外無物,日逐醉吟中遣懷。
舊隱居常因夢到,塵游動是與心乖。
送君翻自嗟覉滯,木葉脫時還計偕。
之子東南美,聲光滿貴游。
溪山聊薄宦,才調自名流。
野趣雖孤艇,清涂即十洲。
金波沁園宴,遲子有賢侯。
世主英威動九陽,高賢事業出巖廊。
何須夢卜疑千古,灼見云雷定四方。
小國霸圖微管葛,當時人杰自蕭張。
不終制作成遺恨,律準今猶在太常。
平輿舊龍淵,今復見鱗角。
隱景入虛無,長吟振寥廓。
寧為嗜欲留,當假風雷作。
我亦待扶搖,徘徊伴黃雀。
極目知何勝,東西矗萬岑。
天雖限夷夏,人自失喉襟。
遠木已秋色,亂云猶夕陰。
清風誰會我,太息撫霜鐔。
燕坐非持律,游方不學禪。
長空任飛鳥,古澗自寒泉。
見月何須指,追風不待鞭。
平生一破衲,隨處伴閑眠。
握節背都門,春天景半溫。
柔鞭難駐馬,芳草易銷魂。
遠目和煙重,離懷助酒昏。
好花無奈野,時復映遙村。
大榮大辱,能生死人。二物不并,以撓厥真。
之子病悶,腸如車輪。勞憂到母,餓寒著身。
世俗鹵莽,輒置莫親。文彩光艷,伏不得伸。
凄吟哀號,酸入四鄰。夜計破午,若燕若秦。
腹憤軋軋,胸奇陳陳。淮國晚嶺,吳渠春津。
去謝夙蘊,歸逢故辛。雌火在丑,刮鑿遯屯。
駕風鞭霆,以脫凡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