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樸傳
世主英威動九陽,高賢事業出巖廊。
何須夢卜疑千古,灼見云雷定四方。
小國霸圖微管葛,當時人杰自蕭張。
不終制作成遺恨,律準今猶在太常。
世主英威動九陽,高賢事業出巖廊。
何須夢卜疑千古,灼見云雷定四方。
小國霸圖微管葛,當時人杰自蕭張。
不終制作成遺恨,律準今猶在太常。
世間君主的英武威望震動天下,賢能之士的事業從朝廷中興起。何必像古人那樣靠夢兆和占卜來尋覓賢才而疑惑千古,明察形勢如同洞察云雷變化就能安定四方。小國的霸業藍圖上王樸堪比管仲、諸葛亮,當時的杰出人物自是蕭何、張良般的存在。可惜他未能完成制度創建留下遺憾,不過樂律標準至今還保存在太常寺。
世主:世間君主。九陽:指天地四方,這里代表天下。
高賢:賢能之士。巖廊:指朝廷。
夢卜:指殷高宗因夢得傅說,周文王以卜得姜尚的典故,代指尋求賢才。
灼見:明察。云雷:象征形勢變化。
管葛:管仲和諸葛亮。
蕭張:蕭何和張良。
制作:指制度創建。
律準:樂律標準。太常:古代掌管禮樂的官署。
王樸是五代時期后周大臣,才華出眾,為后周的發展出謀劃策,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制度。作者讀其傳記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處于五代十國的動蕩時期,政權更迭頻繁,賢才對于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作者可能借此表達對賢才的重視和對歷史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王樸的才能和貢獻,突出賢才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精煉,形象地展現了王樸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才的推崇和對國家發展的關注。
霽色橫空碧,涼飚透客襟。
縈回山九鎖,嶄絕石千尋。
愛景心雖切,懷賢意更深。
摩挲舊詩刻,擁鼻獨行吟。
大機普應,妙用全彰。
井通滄海,日上扶桑。
擊石火,閃電光。
進前先蹉過,退后絕承當。
猶記年時訪故山,細聆舊話侍清閑。
汲泉倚杖臨荒甃,尋塔呼僮??野菅。
回首恍如前日事,傷心已隔夜泉關。
手攜菖歜歌清些,淚染含風細葛班。
清曉離家去路遙,絕憐寒景太蕭條。
松深漸覺風聲緊,云動還知雪意銷。
沙嘴客擔魚種賣,山頭人拾樹枝燒。
梅華多處誰家酒,斜舞青簾隔小橋。
上山采芳桂,不盈一掬金。
金色容易變,零落傷我心。
欲以遺所思,山遙水沈沈。
微物豈足貴,但感歲月深。
思泉種德懋,后皇命淳美。髧髦傳正學,一念不妄起。
真固滿腔仁,兢兢日增累。甲子正一周,龐眉追甪綺。
年年三月初,南極何煒煒。預酌長生尊,家慶合庭鯉。
今歲南極光,一照千余里。我有百靈丹,遠寄螺江邊。
殷勤為子壽,角亢光芒寒。一丸當一歲,送以華池泉。
初進雙目清,再進華顛玄。三進毛骨換,四進還童顏。
五進志氣神,六七八進生羽翰。進進誠不已,俯拍洪崖肩。
不須駕黃鵠,炯炯天地之方圓。只恐獨立無與侶,不如歸來歲寒之下相周旋。
二五之英,清通瑩徹。有鐘于躬,非賢則哲。烏乎無適,自幼卓絕。奴仆選騷,銓衡莊列。鞭霆走電,不可追??。一操而存,肅整轡轍。著書未就,不幸短折。
既賦以奇,未易泯滅。世外精神,筆頭風月。有閱斯立,有妥斯魄。既妥爾魄,既筑爾阡。是曰反終,是曰歸全。
人生斯世,豈必百年。欲動情勝,萬事出焉。孰好孰惡,孰媸孰妍。孰過而改,孰善而遷。一征物表,浩浩其天。
風定水止,月印萬川。陰陽不獨,動靜不偏。既靜復動,太極烱然。
一蓮瓶中枯,一蓮池中子。
結子心雖苦,而猶勝枯死。
賞心一日期,詎非得生理。
君看千歲樗,荒郊永淪棄。
秋意滿姑蘇,扁舟憶五湖。
鈴聲邊報急,帆影客心孤。
野港青如染,遙山澹欲無。
英雄應念我,時事滿銀須。
一番書滿兩番求,千里重來我更羞。
薄世告人難啟口,小官何事不擔憂。
知心唯有長天月,把酒還思故國秋。
只待菊花開遍了,半蓑寒雨上輕舟。
雖然年紀小,胸次已江湖。
貝葉連宵看,梅花一樣臞。
記詩誠敢許,戒酒恐應無。
好向蘇堤上,行行掐數珠。
人物干淳舊典型,滿腔全是遠庵仁。
來時懶作三刀夢,去日留為一道春。
千里桑麻深雨露,雙溪風月更精神。
出門父老歡迎處,猶有文公舊郡民。
酴醾開已殘,窗戶尚輕寒。
往事多因拙,清尊強自寬。
對妻憐病久,顧影易心酸。
更展淵明集,從頭子細看。
先世論交早,名公不忍忘。
共期霖雨施,忽掩斗樞光。
北墅風煙慘,南山草木香。
片云開白日,恤典耀龍?。
人生不滿百,譬如朝露晞。
白日入虞淵,胡不秉燭嬉。
大耋嗟晷短,多憂亦奚為。
君看玄廬道,輀車無停時。
伺晨當及旦,佳會當及期。